1949年,时任上海市长的陈毅,收到了抗日烈士谢晋元的妻子的信,信上要求政府一定要把吴淞路466号的房产赠予她,因为她和尚存的67名孤军,已经吃不上饭了。陈毅了解原委后,无法坐视不理,下达指示:“谢晋元参加抗日,为国捐躯,其遗属应致照顾,吴淞路466号房屋一栋及墓地一段,悉仍拨归凌维诚居住使用,一般费用酌予减免。” 谢晋元这人,从小在广东蕉岭长大,家里条件一般,1905年出生。早年读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后一步步爬上来,从排长干到团长。说实话,那时候军阀混战,他也卷进去,但一遇抗日,就豁出去了。1928年在汉口,他遇上凌维诚,她是上海姑娘,家境还行,刚从体育学校毕业,会拉小提琴弹钢琴。两人聊得来,很快就结婚了。婚后日子不稳当,谢晋元老在外头带兵,凌维诚跟着颠沛流离,生了四个孩子,两个儿子两个女儿。1936年日军闹得凶,谢晋元就把老婆孩子送回广东老家,自己留在上海备战。 凌维诚到蕉岭,啥都不会,从上海小姐变农家媳妇。挑水种地,双手起茧,公婆年纪大,她一人顶着。谢家不富裕,日子紧巴巴,但她咬牙扛住。1937年淞沪会战开打,谢晋元带524团第一营守四行仓库。实际人就420多,他对外说800壮士,硬是震住日军。仗打四天,枪林弹雨,部队顶住压力,歼敌不少。撤退时,还护着女学生杨惠敏过河送旗,那场面壮烈。战后,这些兵叫孤军,散落上海,生活苦哈哈。 1941年4月,谢晋元在孤军营操场上被四个刺客袭击,中刀倒地,36岁就没了。消息传到广东,凌维诚得自己拉扯孩子和老人。抗战赢了,她带四个娃回上海,租破屋住。国民政府给的抚恤金少得可怜,不够塞牙缝。她到处找活干,缝衣服卖手工,还得管那些孤军。老兵们有的乞讨,有的失业,她觉得有责任,拉他们一起干点小买卖,组队做手工,勉强混口饭。上海那几年乱,物价飞涨,她一家老小挤着过,常常揭不开锅。 这些孤军是谢晋元的手下,忠心耿耿,当年仓库里出生入死,现在落魄街头,凌维诚看在眼里。吴淞路466号那房子,本是孤军营地,谢晋元墓就在旁边。战后房产归公,她们租着住,但到期了,续租难。67个老兵加上她一家,吃饭都成问题。凌维诚想,新政府来了,说不定能帮一把。她下笔写信给陈毅市长,直说情况:我们吃不上饭了,这房子得给我们用,不然大家怎么办。信寄出去,她等着回音,心里没底。 陈毅那时刚当上海市长,忙着接管城市,文件堆成山。但这信一到,他重视起来。谢晋元的事迹他知道,四行仓库那仗是抗日标志。陈毅让秘书查档案,又派人实地看。结果反馈回来,凌维诚一家住漏风棚屋,孩子瘦弱,老兵捡破烂维生。陈毅觉得,这不能不管,英雄遗属得照顾。他口述指示,秘书记下:谢晋元抗日捐躯,遗属要关照,吴淞路466号房子和墓地一段,全拨给凌维诚用,费用减免。文件一盖章,就发下去执行。 这事办得快,10月底通知就到手。房产局和民政局分工,房产归还,费用表减免。凌维诚拿到纸,松口气。孤军们也知道,纷纷聚过来。房子三层,院子带墓地,她们搬进去,总算有地方落脚。减免后,钱省下来买米粮,日子好点。孩子们能上学,老兵们在院里干活,编席子修鞋,卖点小钱。陈毅这决定,不光解决眼前,还给这些老兵尊严。说到底,抗日那帮人,流血牺牲,现在得有人记得。
1943年,戴笠都称“鬼难拿”的汉奸,八路军两次围捕都失手!汉奸巧用易妆术逃
【4评论】【3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