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温州,39岁离异女子以家人看病为由,多次找七旬环卫工大爷借钱。大爷虽然只有2000元的工资,但看女子可怜,竟一时心软,前前后后给她借款15000元。不料,借款到期后,女子迟迟不归还,大爷家属找女子讨债,女子以家庭困难为由,只给了一张欠条了事。事后,大爷家属得知,女子四处欠债,还玩起了消失,只能选择报警求助。民警:女子打了欠条,属于民事借贷纠纷,无法立案。 在浙江温州,一张写着15000元的欠条,没有成为安心的凭证,反而变成了一场闹剧的中心。它像一道墙,把一个可能涉嫌诈骗的人护在身后,却把一位70岁环卫工的血汗钱牢牢锁在了墙的另一边。 这事儿的核心,就是那张字据。当张大爷的儿媳周女士拿着它在9月底去报警时,得到的答复很明确:这是民事借贷纠纷,没法按诈骗立案。就因为39岁的李女士在8月4日被找上门时,不情不愿地写了这张欠条。 这张纸,成了李女士最好的“护盾”。在法律上,要说一个人是诈骗,得证明她从一开始就是冲着骗钱去的。可一张白纸黑字的欠条,恰恰在形式上做出了“我认账,我会还”的姿态,这就给证明她的真实意图增加了天大的难度。 更可笑的是,周女士后来查到,这位李女士早在2024年12月就被法院限制消费了。一个连正常花钱资格都快没了的人,她的还款承诺有多真诚?可偏偏就是这么一张虚伪的纸,让警方也只能在刑事和民事的分界线前止步。 对于月薪两千出头的张大爷来说,这张欠条就是一副沉重的“枷锁”。它把一个简单的“你该还钱了”的问题,变成了一场不知道猴年马月才能结束的官司。李女士在承诺的8月30日还款日后,压根就没想过还钱,而是直接搬家玩起了失踪。 电话不接,消息不回。这下,张大爷一家唯一的路就是去法院起诉。这意味着漫长的等待,因为人都找不到了,光是公告送达就得耗掉不少时间。就算最后官司赢了,又能怎么样呢? 面对一个早就债台高筑、名下没钱可执行的“老赖”,那张胜诉判决书很可能也只是一张空头支票。15000块钱,就这么被一张欠条困住了,善良的张大爷被拖进了维权的泥潭里,有劲儿也使不上。 这张欠条,更像一面“透镜”,照出了我们身边善良被利用的尴尬现实。想想今年6月,张大爷第一次掏出5000元现金时,他是真心同情这个声称家人车祸、孩子要交学费的离异邻居,想着“帮人帮到底”,才有了后来的第二笔、第三笔。 结果呢?他的善意,被对方精准地当成了提款的密码。这起事件暴露了一个法律难题:到底怎么才能分清一个人是“借钱没还”还是“借钱就是为了不还”?当骗子学会了用写欠条这种方式来伪装自己时,法律的天平该怎么摆? 信息来源:39岁离异女子借走环卫工老人1.5万元后失联,邻居称其常被追债,警方:属借贷行为,无法立案—2025-09-30 23:05·大河报
浙江温州,39岁离异女子以家人看病为由,多次找七旬环卫工大爷借钱。大爷虽然只有2
月鹿一鹿前进
2025-10-04 11:49:56
0
阅读:416
一梦经年
没有欠条怎么说
用户17xxx60 回复 10-04 14:18
没有欠条,也就没有证据骗钱,不立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