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介意自己的子女和黑人交往吗? 前几天参加闺蜜儿子的婚礼,看见新娘挽着的黑人新郎时,我才想起三年前闺蜜哭着说“死也不同意”的模样——这反转来得太猝不及防。 闺蜜家条件优渥,女儿大学时交往了来自加纳的留学生迈克。起初闺蜜放狠话“断绝关系”,偷偷给女儿介绍相亲对象,直到一次急性阑尾炎发作,是迈克连夜背着她去医院,守在病床前喂饭擦身,还笨拙地学做她爱吃的红烧肉。后来发现迈克不仅成绩优异,毕业后还留在本地开了外贸公司,帮家乡卖腰果,也把中国的小家电带过去,这才慢慢松了口。如今婚礼上,两人用中英双语互诉誓词,闺蜜偷偷抹泪说“是我以前太狭隘”。 其实这样的跨种族情缘早不新鲜。媒体就报道过加纳小伙爱瑞在中国的故事,他在永州当外教时结识了本地姑娘,婚后扛锄头种田、学做永州血鸭,还靠短视频走红,把“快乐流量”变成中非贸易的“增量”,一家人过得其乐融融 。还有湖北小伙小陈,在非洲工作时和酋长女儿相爱,带着妻子回国定居成都,用真诚化解了家人的顾虑。 但网友的态度却两极分化。有人说:“爱情不分肤色,迈克和爱瑞都用行动证明了责任心,这比啥都重要,必须祝福。” 也有人直言:“文化差异太大了,以后过日子矛盾肯定多,还是找同种族的踏实,免得孩子遭罪。” 我始终觉得,介意不介意,核心从来不是肤色,而是对方的人品和真心。就像新疆各族群众百年间互帮互助成亲人,靠的是真诚相待而非身份标签 ,感情里最该看重的,是他是否愿意为你融入生活、承担责任。那些用肤色给人贴标签的做法,和用地域、职业评判人一样狭隘。 不过话说回来,现实中确实要面对文化差异、家人偏见等难题。想问问大家:如果自家孩子找了不同肤色的伴侣,你会先看人品还是先顾虑差异?该怎么平衡家人感受和孩子的幸福呢?
这闺蜜能处,有男朋友她真给让!
【2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