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美芯片竞争这事上,日本人瞅见个挺有趣的情况:美国一门心思拿高端芯片要和中国比

烟雨评社 2025-09-28 10:43:27

在中美芯片竞争这事上,日本人瞅见个挺有趣的情况:美国一门心思拿高端芯片要和中国比,中国却没在这上面多纠缠,而是在国内大力布局成熟芯片,这反转真让人意外。 在中美芯片产业的激烈较量中,日本业界敏锐捕捉到一个重要事实:美国始终将高端芯片视为制胜王牌,意图与中国展开长期对抗,却未曾预料到,全球市场已然被中国成熟制程芯片搅局,格局发生重大转变。 日本半导体行业的观察家最近总在讨论这个反差,毕竟他们自己身处产业链上游,对中美两国的动作看得格外清楚。 美国这两年把宝全押在了 7nm 以下的先进制程上,台积电亚利桑那州第三座 2nm 晶圆厂刚破土动工,产能就被苹果、英伟达这些企业提前锁死,还拉着盟友搞 “芯片四方联盟”,想靠技术封锁把中国挡在高端市场门外。 可中国这边压根没跟着起舞,反而在 55nm 到 28nm 这些成熟制程上砸下重金,连东莞的光茂科技这种地方厂商都在扩产,专门盯着智能终端和物联网的需求。 要理解这波操作得先看市场的真实需求。全球芯片市场早就不是高端制程一家独大了,2025 年的数据显示,成熟制程节点的产能能达到 1400 万片 / 月,比先进制程多出整整六倍。 汽车电子里的功率器件、工业控制用的传感器,甚至智能家居里的控制芯片,大多用的都是 28nm 以上的成熟工艺,这些领域的需求一直在稳步增长。 就像新能源汽车,一辆车就得用几百颗芯片,其中九成以上都是成熟制程的产品,根本用不上 3nm 这么高端的技术。中国本土一年要产几千万辆汽车,光这一块的芯片需求就足以撑起庞大的产能。 中国厂商的布局节奏也很有章法。中芯国际 2024 年就实现了 “V 型” 反弹,产能利用率一路回升,重点就是扩产 28nm 特色工艺,专门服务汽车和工业客户。 华虹半导体更直接,把钱都投在了功率器件和电源管理 IC 的产线上,2024 年第四季度就重回超负荷运转,全靠汽车电子的订单撑着。反观美国那边,联电、格芯这些成熟制程大厂从 2024 年起就开始削减开支,怕的就是产能过剩,这反倒给了中国厂商抢占市场的机会。 政策和供应链的考量也很关键。成熟制程的设备和材料供应链相对独立,不容易被 “卡脖子”,中国在这方面的国产化替代已经初见成效。而且国家政策明确支持成熟制程发展,光茂科技这样的企业能拿到政策补贴,专心扩产满足物联网设备的需求。 美国搞的 “芯片四方联盟” 其实内部矛盾重重,日本担心失去材料优势不愿全力配合,韩国三星还因为补贴歧视损失了两百多亿美元,联盟能发挥的作用打了折扣,这也给中国成熟制程的发展留足了空间。 从全球格局看,台积电靠着先进制程拿走了七成以上的市场份额,但中芯国际已经靠着成熟制程冲进了全球第二梯队,市占率达到 5.9%。 这种差异化竞争的思路很清晰:美国盯着 AI 芯片这种高利润但小众的市场,中国则牢牢抓住汽车、工业这些刚需领域,用成熟制程构建起稳固的产业基本盘。 等到本土成熟制程产能在 2027 年占到全球 47%,中国在产业链中的话语权自然会提升,到时候即便高端市场有壁垒,整个芯片产业的根基也不会动摇,日本人看在眼里的这场反转,本质上是两种竞争逻辑的碰撞。 美国想靠技术制高点 “一剑封喉”,中国却用成熟制程 “步步为营”,在看似不显眼的领域悄悄夯实了产业基础,这种不按常理出牌的布局,反而让竞争格局变得更有看头。这场芯片大战最讽刺的是,美国亲手把中国逼成了全球最大芯片出口国。

0 阅读:78

猜你喜欢

烟雨评社

烟雨评社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