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华开战已不可避免?美空军参谋长当着全世界承认一个事实:一旦与中方开战,美军在中方面前已无空中优势。 2025年5月,南亚上空的一场空战震惊了全球军事观察家。 巴基斯坦空军驾驶中国制造的歼-10CE战机,在空警-500预警机的协同下,以零损失的代价击落印度5架战机,其中包括法国引以为傲的“阵风”。 要知道,美国空军喊了几十年 “全球制空权”,光现役战机就有五千多架,其中 F-22、F-35 这类第五代隐身战机加起来超过六百架,早前在伊拉克、阿富汗战场上,靠着先进战机和预警机配合,几乎没遇到过对手。 但现在情况变了,中国空军的成长速度超出了很多人的预料,战斗机总数已经接近两千架,比美军多出四百架左右,其中歼 - 20 隐身战机的数量已经突破三百架,虽然比美军的五代机总数少一半,但产能一直在提升,按照 2025 年的生产节奏,年底可能再增一百架。 更关键的是武器性能的差距在缩小。美军 F-35 依赖的 AIM-120D 空对空导弹,射程只有一百六十公里,而中国的 PL-15 导弹射程早就超过这个数,更先进的 PL-17 射程甚至突破三百公里,能在美军战机还没来得及发射导弹的距离外发起攻击。 美国虽然在研发 AIM-260 导弹想追上来,但目前还没正式列装,反观中国的歼 - 20 已经配上了国产 WS-15 发动机,机动性和续航能力都比早期型号提升不少,双座版歼 - 20S 还能承担电子战任务,配合歼 - 16D 电子战机形成干扰网。 美军的预警指挥体系也露出了短板。之前一直用的 E-3 预警机已经服役四十多年,平台老化严重,想换新型 E-7 预警机又迟迟推进不了,有美军中校直言,要是依赖卫星数据替代预警机,一旦冲突爆发,卫星很可能被中国的反卫星武器或激光设备摧毁,到时候美军战机就是 “睁眼瞎”。 而中国的空警 - 500 预警机已经部署了几十架,搭载的有源相控阵雷达探测范围广,抗干扰能力强,能和地面雷达、战机形成实时数据链,把战场态势共享给每架战机。 美军曾经寄予厚望的 B-21 隐身轰炸机,也没能成为破局的关键。这款号称能穿透中国防空网的轰炸机,虽然隐身性能比老款 B-2 更强,还能携带高超音速导弹,但中国的反隐身体系早就不是吃素的。 从米波反隐身雷达到歼 - 20 的空中巡逻,再到沿海部署的红旗 - 9B 防空导弹,形成了多层防御网,就算 B-21 从关岛基地起飞,刚进入第一岛链就可能被发现。更别提中国还有歼 - 36 这类专门针对隐身目标的第六代战机原型机,已经完成了多次试飞,正好克制 B-21 的渗透战术。 印度太平洋司令部的帕帕罗上将在参议院听证会上说得更直白,他承认中国的 2100 架战机和两百多架轰 - 6 轰炸机,已经构成了 “巨大威胁”,美军在第一岛链内根本没法保证制空权。 这话可不是谦虚,美军战机平均机龄已经二十五年,很多 F-16、F-15 都到了该退役的年纪,而中国战机的平均机龄只有十五年,新机占比更高,维护成本和出动效率都更有优势。 美军飞行员年飞行小时数虽然比中国多几十小时,但中国的模拟器训练和实战化演习频率很高,南海常态化巡逻让飞行员积累了不少远海飞行经验。 更重要的是中国的 “反介入 / 区域拒止” 体系,不光有战机和导弹,还有无人机群配合,翼龙、彩虹系列无人机能执行侦察、干扰甚至攻击任务,数量上比美军的 MQ-9 无人机更多,能在战场外围形成第一道屏障。 当然,美军的全球投送能力和作战经验还是领先的,海外基地遍布各地,预算也比中国空军高不少,但在靠近中国本土的区域,这些优势很难发挥出来。 就像美军自己分析的,常规战里,中国靠着本土防御体系占优,而美国的优势在全球部署,一旦冲突限定在特定区域,空中优势自然会向中国倾斜。 从美军高层的表态到具体的装备数据,都在说明一个事实:空中霸权的天平正在慢慢倾斜。不是说美军突然变弱了,而是中国空军的进步太快,从引进苏 - 27 起步到自主研发歼 - 20,用二十年时间追上了曾经遥不可及的差距。 现在美军承认没有空中优势,或许不是怕了,而是终于看清了现实,想靠空中力量压制中国,已经是不可能的事了。 唯一的出路,不是比谁的拳头更硬,而是通过没完没了的争吵、博弈和对话,一起找到那条能绕开悬崖、通向未来的小路,这才是大国之间真正的生存智慧。 信源:网易新闻
对华开战已不可避免?美空军参谋长当着全世界承认一个事实:一旦与中方开战,美军在中
烟雨评社
2025-09-26 15:43:02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