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公认的军事实力第一是美国,俄罗斯第二,中国第三,不过经过93阅兵和福建舰弹射之后,这个格局恐怕变了。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大家有没有发现,最近几年,全球军力格局正在悄悄发生变化?过去一说起“世界三强”,大家会很自然地想到美国、俄罗斯、中国这个顺序。 可随着中国军事科技的快速突破,尤其是我们九三阅兵之后,最近福建舰电磁弹射技术亮相后,这个排名似乎已经不再那么稳固。对于关心军事的朋友来说,这几年中国的“武器亮相”一次比一次让人惊喜? 我们这次阅兵,就给世界带来了一次“信息化战场”的大曝光。跟以往比坦克、导弹数量的阅兵不同,这一次,登场的都是令世界侧目的高端装备。 比如说,东风-61弹道导弹,这款被西方称为“航母克星”的武器,可以在超远距离上打击快速移动的航母目标,直接把美国航母的活动半径限制在了安全线之外。 还有速度极快、贴地飞行的长剑-100巡航导弹,让防御体系难以有效拦截。无人机方面,从侦察到打击,翼龙-2、彩虹-5等型号形成了完整作战链条,这种能力上的提升,已经不是简单的“装备展示”,而是实打实改变战场规则的力量。 尤其是我们的东风5C弹道导弹,已经没有其他的介绍,仅仅只有一句打击全球,就可以看出它的威慑力。 再看福建舰,这艘国产航母首次搭载了电磁弹射技术,直接对标美国福特级。要知道,美国的电磁弹射技术虽然领先全球,但福特号问题不断,稳定性至今未完全解决。 而福建舰首秀就实现了多型舰载机连续弹射,故障率极低,这种技术成熟度让不少外国军事专家都感到意外。 许多人还在用航母数量、核弹头储备来衡量军事实力,其实这套标准已经落后于时代。美国虽然有11艘航母,但能随时部署的不过3、4艘,其他不是维护就是训练。 俄罗斯核弹头数量虽多,绝大多数是冷战遗存,再说现在谁也不敢率先掀开核战。 而在核战之下,中国则选择了“精准突破”的路子,专注在反航母、防空反导、无人机体系等关键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用少量高端装备,牵制对方大量兵力,这种“以质取胜”的思路,比单纯拼数量更有效率。 大家注意到没有,现代战争比拼的是体系能力。一个国家装备再多,如果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不够,指挥调度不畅,战场表现很容易被拖后腿。 俄乌冲突就是个鲜活例子,虽然俄军坦克、导弹不少,但无人机和信息化短板明显,结果屡屡被乌军小型无人机偷袭,损失不小。 反观中国,无人机、精确打击武器、指挥系统这些“软实力”,已经全面超越俄罗斯,真正拉开差距的不是武器数量,而是作战体系现代化水平。 再说美国,虽然号称“世界警察”,但长期全球部署导致兵力分散,本土防御反而出现空当。装备先进、数量庞大,维护成本也极其高昂。 2024年美国军费预算中,近一半都用在人员和维护上,真正投入研发的经费,未必比中国多多少。而中国的军费更“专注”,大量投入新装备研发和实际训练,性价比远高于美军。 福建舰的电磁弹射,不只是航母技术的突破,更是中国远洋作战能力的标志。它意味着中国航母作战体系补齐了最后一块短板,制空、预警、打击能力全面提升。 以前说“中国航母不如美国”,现在这个说法已经站不住脚了。中国不是盲目扩张数量,而是用体系化建设实现关键领域超越。这些进步不是偶然,更不是单点突破,而是整个军事工业、科研、人才体系集体发力的结果。 未来全球军力格局怎么变还很难说,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中国只要继续坚持自主创新,持续在关键领域取得突破,完善信息化、智能化作战体系,以后谁还敢轻视中国军力?
坚决反对中国建造核动力航母?不打仗优点多多,一打仗全是缺点?伴随福建舰海试进程的
【71评论】【4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