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成了中美关系里解不开的死结,中国如果不放开稀土出口,美国就能随时推翻任何之前签的协议,不断给中国找麻烦;可如果彻底开放稀土配额,美国拿到这些关键材料后,增强军备,再回头限制中国,局面也不会更好。 稀土这所谓的 “死结”,压根是美国自己折腾出来的,以前觉得全球化供应链万能,把稀土开采和精炼的活儿全丢给别人,自己坐享其成,现在突然发现七成以上的精炼产能都攥在中国手里,慌了神才开始耍横。 先得说清楚,稀土这东西不是普通矿产,是真真切切的 “工业维生素”,小到手机芯片,大到 F-35 战机、核潜艇声呐,都得靠它撑着。美国的军工和高科技产业早就被惯坏了,以为想要就能随时买到,压根没想着建自己的产业链。 等到中国开始搞出口配额,才发现自己的命门被捏住了 ——F-35 的发动机里少了镝元素,雷达灵敏度直接降一半;爱国者导弹的制导系统缺了钕,精度能偏出好几公里。 这时候美国急了,谈判谈不拢就开始放狠话,有议员甚至提议,要是中国不卖给稀土,就不准中国航企在美国领空飞。 这招看着凶,其实就是虚张声势,航权和稀土根本不是一回事,一个是商业互惠的安排,一个是没替代品的战略物资,硬绑在一起纯属胡搅蛮缠。 中国航企在美国有生意,但美国航企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也不小,真要是互相限制,受伤的还是两边的乘客和航空公司,最后只能是两败俱伤。 而且中国早就有后手,“一带一路” 上的航空枢纽建得热火朝天,真要是丢了美国市场,大不了把客源转到东南亚、中东去,反而能把美国市场边缘化。美国政客自己也清楚这招没用,说白了就是演给国内选民看的,显得自己对中国够强硬。 可话说回来,中国也不可能真把稀土出口彻底封死,一来,稀土产业要吃饭,完全不出口等于砸自己人的饭碗;二来,真把美国逼到绝境,它反而会下决心搞自主产能,虽然短期搞不成,但长期来看反而少了个筹码。 所以现在的玩法是 “控而不封”,不是不让卖,而是按配额卖、按规矩卖,把主动权攥在自己手里。比如高端的稀土永磁材料出口管得严,普通的稀土氧化物可以适量放,既保证自己的战略安全,又不让合作方彻底翻脸。 有人可能会问,美国就不能自己搞稀土吗?还真没那么容易,美国本土不是没稀土矿,加利福尼亚州那个芒廷帕斯矿,以前还是世界最大的稀土矿,后来因为环保问题和成本太高关了。 现在想重启?先过环保组织这关,光环评就得折腾好几年;就算开了矿,精炼技术也跟不上。稀土精炼这活儿污染大、工艺复杂,中国花了几十年才摸透,美国现在从零开始,没个十年八年根本形成不了产能。 而且成本也降不下来,中国的精炼厂早就形成了规模效应,美国新厂生产出来的稀土,价格能比中国高两三倍,最后还是得买中国的。 日本和欧盟也看明白了这点,早就开始偷偷搞稀土回收和替代技术,可这玩意儿谈何容易。稀土回收得从废旧的电子产品、汽车电池里一点点提炼,成本高不说,产量还不稳定,顶多能满足个零头。 替代材料更不靠谱,比如想用其他金属代替稀土做永磁体,要么磁力不够,要么不耐高温,根本用在军工上。所以不管怎么折腾,短期内还是得靠中国供应,这就是中国的底气所在。 其实中美这场稀土博弈,本质上是产业链话语权的争夺。美国以前靠技术优势掌控高端产业,把中低端的加工环节丢给别人,现在发现中低端环节卡着高端的脖子,急着要把产业链往回拉。 可产业链这东西不是搭积木,拆了再装没那么简单,工人、技术、配套设施,哪一样都得花时间花钱。 中国正好抓住这个窗口期,一边升级自己的稀土产业,从卖原材料转向卖高端元器件,把利润提上去;一边加快稀土回收技术的研发,以后就算矿石少了,也能靠回收循环利用。 现在的局面其实是最微妙的平衡:中国不把路堵死,美国也没法立刻摆脱依赖,双方就这么在拉锯中试探底线。美国总想用威胁逼中国让步,中国就用产业链优势稳扎稳打。 比如美国刚放话说要限制中国芯片,中国就调整稀土永磁体的出口配额,精准打在美国的痛处;等美国态度软下来,又适当放宽一点,给点甜头。这种 “打一下揉一下” 的玩法,比单纯的禁运或者放开要高明得多。 说到底,这所谓的 “死结” 其实是美国的 “心结”,是它接受不了自己不再能为所欲为的现实。中国手里的稀土牌,从来不是要跟美国鱼死网破,而是要在博弈中争取平等的地位 —— 你别总想用霸权压我,大家得按规矩来。 要是美国真想解这个结,就得踏踏实实建自己的产业链,而不是靠耍政治手段。可从目前的情况看,美国政客更爱搞短期的政治表演,真要沉下心来补短板,恐怕还得等上好一阵子。 所以这场稀土拉锯战,短时间内压根看不到头,只要美国一天不解决自己的供应链短板,这根弦就会一直绷着。
稀土成了中美关系里解不开的死结,中国如果不放开稀土出口,美国就能随时推翻任何之前
凌余阵兮
2025-09-27 11:16:29
0
阅读: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