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宣布了 9月25日,菲律宾农业部长劳雷尔放话,9月1日才开始的60天大米进口禁令,不但要继续加钟,还要把关税从现在的15%再往上涨,农民叫苦说收购价跌到8比索一公斤,政府想把价托到16比索,翻倍才甘心。 菲律宾作为大米消费大国,国内大米产量长期难以完全满足需求,每年需要进口一定数量的大米来填补缺口。此前为平衡市场供应与农民利益,政府在 9 月初启动 60 天大米进口禁令,希望通过减少外部供应,缓解国内大米价格下行压力。 但从实施后的市场反馈来看,国内大米收购价仍处于较低水平,未能达到预期稳定效果,这也成为政策进一步调整的重要原因。 当前菲律宾农民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大米收购价偏低,部分地区收购价已跌至每公斤 8 比索。这样的价格水平,让不少以种稻为生的农民收入受到影响,甚至难以覆盖种植过程中投入的种子、化肥、人工等成本。 为改变这一状况,菲律宾政府设定了每公斤 16 比索的目标收购价,希望通过政策调控,让大米价格能逐步提升至这一水平,帮助农民实现收入翻倍,保障其种植积极性。 为实现价格调控目标,除了延长进口禁令和提高进口关税,菲律宾政府还同步推进了其他配套措施。农业部门加大了对国内稻米主产区的调研力度,组织工作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了解农民种植情况和实际需求,收集第一手市场数据,为后续政策优化提供依据。同时,政府还计划加强对大米流通环节的监管,防止中间环节过度压价,确保农民能切实享受到价格提升带来的收益。 菲律宾国内稻米种植区域广泛,涉及数百万农民家庭,大米产业不仅关系到农民的生计,也对国家粮食安全有着重要影响。此次政策调整,体现了政府对农业发展的重视,以及保障农民权益的决心。通过调控进口规模和关税,减少外部大米对国内市场的冲击,为国内大米创造更有利的市场环境,从而推动收购价向合理区间回升。 在政策公布后,农业部门也积极与农民群体沟通,解释政策调整的目的和预期效果,争取获得农民的理解与支持。不少农民表示,期待政策能尽快发挥作用,让大米收购价早日上涨,改善当前的收入状况。同时,政府也承诺会持续关注市场动态,根据价格变化和供需情况,及时对政策进行微调,确保各项措施能精准落地,切实为农民带来实惠。 除了调控进口,菲律宾政府还在长期规划中注重提升国内大米产能。通过推广优质稻种、普及先进种植技术、完善农田水利设施等方式,帮助农民提高稻米产量和品质,从根本上增强国内大米自给能力,减少对进口的依赖,为农民创造更稳定的种植环境和收益空间。 随着各项政策的逐步推进,菲律宾国内大米市场正朝着更稳定的方向发展。政府将持续跟踪政策实施效果,不断优化调整相关措施,在保障粮食供应稳定的同时,最大限度维护农民合法权益,推动国内农业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外媒:沙特特将公布对巴基斯坦军工的重大投资计划据多家外媒报道,当地时间24日
【11评论】【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