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正式挑战美元霸权?彭博社披露,中国积极将自己定位为外国央行黄金的托管人,为外国托管黄金储备将在全球范围内提升人民币的信用背书。 这并不是突发奇想,而是多年布局的自然延伸。上海黄金交易所早已是全球最大的实物黄金交易市场,2023年交易量占全球七成以上,基础设施和交割能力完全具备承接国际需求的条件。 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重新思考黄金存放地的安全性。过去几十年,许多国家把黄金存在纽约联邦储备银行,图的是美元体系的稳定和便利。但近年来美国频繁将金融系统当作政治武器,冻结他国资产的案例屡见不鲜,让不少国家意识到风险。 德国、意大利等国已陆续运回部分海外黄金储备,这种“去美元化”趋势正在加速。在这种背景下,中国提出建立外国主权黄金托管体系,正好回应了国际市场对安全、中立存储的需求。 黄金放在哪里,本质上是对信任的选择。中国不靠军事霸权维持金融地位,而是凭借稳定的政局、强大的工业基础和高效的物流体系赢得合作机会。一个拥有完整产业链和巨大市场容量的国家,本身就是黄金价值的有力支撑。 更关键的是,这套体系一旦成型,将直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当外国央行把黄金存在中国,需要用外汇时自然会优先考虑人民币结算,形成“黄金锚定、人民币流通”的新循环。 沙特已经用行动证明了这条路的可行性。2025年其对华石油出口中,四成采用人民币结算,而这些人民币可以随时在上海兑换成黄金,大幅降低对美元的依赖,一年节省上百亿美元的汇兑成本。 这不是要推翻现有体系,而是提供一个更平衡、更多元的选项。世界不需要只有一个金融中心,也不该只有一个货币主导全球贸易。 人民币过去常被质疑缺乏“硬锚”,而黄金正是最传统也最被广泛接受的价值尺度。通过托管服务,中国没有强行推广货币,却让各国在使用中自发增强对人民币的信任。 美国债务规模突破37万亿美元,货币超发持续削弱美元信用,这并非中国制造的问题,而是美元自身积累的隐患。 中国做的,只是在别人犹豫时,把基础设施准备好,把信任机制搭起来。最终选择权仍在各国手中,但选项变多了,格局自然就变了。 金融霸权从来不是永恒的,它建立在信任之上,也会因失信而瓦解。中国正用一种低调却坚定的方式,参与重塑全球货币秩序。
美国打压成功?中国GDP降至美国的59%?全球老二的崛起被打断?2024年中国G
【31评论】【4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