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人最近算是跟咱杠上了!只要是全智贤代言的产品,他们就使劲买,对冲咱们抵制全智贤。再时不时整一回反华集会,就那么十几二十个人,天天举着标语喊得撕心裂肺的,也不嫌累。 这事的起因是她主演的《暴风圈》里那句“中国偏好战争”的台词,加上用香港街景冒充大连、把国旗当地毯的画面,直接踩了中国观众的底线。 争议一出,国内反应迅速,路易威登、海蓝之谜这些大牌立马撤下她的广告,这是商业品牌在舆情面前的标准操作,为的是和负面形象切割。 可韩国那边不这么看,部分媒体和粉丝跳出来反咬一口,说中国观众断章取义,理解能力差,没看全剧就乱扣帽子。 更离谱的是,有人把问题转嫁给观众,指责中国网友盗看剧集,没资格批评。这种“受害者有罪论”简直让人无语。 一部剧想表达什么,不能光靠事后解释,观众看到的就是最直接的呈现。一句脱离语境的台词配上侮辱性画面,传播出去就已经造成伤害。 全智贤团队的回应也轻飘飘的,说是延期合作,不是取消,结果外网照常发物料,明显是摆出一副“我不认错”的姿态。 这种态度背后,其实反映的是韩国部分人对中国市场的心态变化。过去依赖中国游客和消费,现在有些人开始觉得可以硬刚。 他们忘了,中国市场的体量和反应速度早已今非昔比。一个品牌可以捧红一个明星,也能因为底线问题迅速放弃她。 韩国某些政客还趁机煽风点火,组织小规模反华集会,把文化争议上升成政治对立。这种操作根本代表不了民意,只会让两国关系更僵。 可笑的是,就在几年前,韩国还因为萨德问题被反制,经济上吃了大亏。现在又来试探底线,真是好了伤疤忘了疼。 中国观众不反对韩流,也不反对全智贤演戏,但前提是尊重。你可以编故事,但不能拿现实中的国家形象当靶子。 更不能一边在中国赚钱,一边在作品里丑化中国。这种两面做法,迟早会被市场反噬。 韩国资本现在还盯着中国的文旅项目,想从文化层面渗透,但如果没有相互尊重的基础,这种合作走不远。 说到底,全智贤只是个符号,真正的问题是某些韩国制作方和媒体对中国缺乏基本认知和敬畏。 他们误判了中国观众的容忍度,也低估了舆论的影响力。 市场不会永远沉默,当底线被触碰,反应只会更坚决。
号外号外:出大事了,穆斯林人口第一大国印尼总统联大呼吁:必须承认以色列安全!在
【50评论】【3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