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成了中美关系里解不开的死结,中国如果不放开稀土出口,美国就能随时推翻任何之前签的协议,不断给中国找麻烦;可如果彻底开放稀土配额,美国拿到这些关键材料后,增强军备,再回头限制中国,局面也不会更好。 美国对中国稀土的依赖早已不是秘密。全球稀土产业链中,中国在开采、冶炼分离等环节占据主导地位,美国本土的稀土加工能力有限,大部分需求都要靠进口填补。 之前美国为了减少这种依赖,曾推动 “稀土供应链本土化” 计划,在亚利桑那州重启稀土矿开采,还与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签订合作协议,但从实际进度看,这些项目要形成稳定产能还需要时间,短期内仍难以摆脱对中国稀土的需求。 这种依赖让美国在稀土议题上态度反复。去年中美达成的贸易协议里,曾明确提及稀土出口相关条款,美国当时承诺不会针对中国稀土企业出台额外限制措施。 可没过多久,美国就以 “国家安全” 为由,将两家中国稀土企业列入实体清单,理由是 “担心技术用于军事领域”。这种出尔反尔的做法,让双方在稀土贸易上的信任度大打折扣,也让中国对放开出口多了一层顾虑。 中国的稀土配额政策一直是平衡资源保护与国际需求的结果。之前为了避免过度开采导致的环境问题,中国对稀土出口实行配额管理,每年根据全球市场需求和国内产业规划调整额度。 近年随着新能源产业发展,国内对稀土的需求也在增加,配额分配更倾向于保障本土企业使用,出口额度的调整空间进一步缩小。这种情况下,完全放开配额不仅会加剧国内资源压力,还可能让美国在关键材料上掌握主动权。 美国拿到稀土后的动作也让中国不得不警惕。稀土在导弹制导系统、战斗机引擎、新能源电池等领域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美国国防部的报告里明确将稀土列为 “关键战略材料”,每年都会从进口稀土中划拨一部分用于军备生产。 之前有数据显示,美国军方采购的稀土中,超过六成来自中国。如果中国彻底放开配额,美国很可能会加大储备,进一步提升军工产能,而此前美国对中国高科技产业的限制措施,也让外界担心其会用强化后的军备优势反过来施压。 双方的僵持已经影响到了相关产业。美国的新能源车企因为稀土供应不稳定,多次推迟电动车型的量产计划;中国的稀土企业则面临出口订单波动,不得不调整生产节奏。 一些第三方国家试图从中斡旋,比如日本曾提议建立 “稀土供应联盟”,协调中美及其他产出国的利益,但目前尚未取得实质性进展。 眼下,中美在稀土议题上仍没有找到平衡点。美国一边催促中国放开出口,一边继续推进本土产能建设;中国则在资源保护与国际合作之间谨慎权衡。 这个藏在贸易、产业、安全背后的死结,不仅考验着双方的谈判智慧,也在影响着全球稀土产业链的稳定,未来如何破局,还需要更多的沟通与共识。
自从中国掌控稀土命脉后,有一个奇怪的现象:近年来许多国家发现巨量稀土资源,就连一
【3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