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司机牛逼了,都上新华社了!”宁波北仑,货车司机路过隧道时,看到一个外卖小哥电瓶车没电了,在隧道里推车。但他当时没反应过来,开出两三个路口后心里越想越堵的慌,于是掉头回去,而接下来司机的行为让外卖小哥泪目了! 刘师傅是一名资深货车司机,平日里主要工作就是拉货,活多的时候,他一天能拉好几趟货,按计划准时送达。 没活的时候,他就会停在家附近的停车场或者路边小店,和同行聊聊车况、路况,也顺便喝口热茶、抽根烟,好好歇一歇。 虽然是个大老爷们,但刘师傅做事格外心细,每一次装货他都仔细检查,确保货物稳妥固定,路线规划周密,尽量避免延误或者发生意外。 他讲究诚信,从不随意涨价,也不会为了私利拖延送货时间。 正因如此,很多老板对他特别信任,有活找他,总能按时、安全完成。 老板们心里都清楚,找刘师傅干活,价格公道、服务周到,而且完全可以放心,省心又省力。 正是这种责任感和稳重,让他在货运圈子里积累了良好的口碑,也让不少老板把活优先分给他。 那天,刘师傅像往常一样开着货车,沿着城市的主干道前往春晓送货。 隧道里光线昏暗,正当他加速驶过几个弯道时,眼角瞥见一个年轻的外卖配送员,满头大汗,正费力地推着已经没电的电瓶车。 推车显然太累,走路又显得吃力,男子的脸都憋得通红,衣服被汗水湿透,手上甚至因为用力过猛微微发红。 当时,刘师傅心里没多想,只觉得自己还有任务要赶,一脚油门就开了过去。 车子驶过两个、三个路口后,他的脑海里却渐渐生出一股说不出的不安感,就像胸口被什么东西堵住,呼吸也有些沉闷。 脑海中反复浮现的,是那个小伙子艰难推车的身影。 路段偏僻,周围几乎没有商铺或休息点,他可能连充电的机会都没有,万一中暑或者晕倒怎么办? 越想,刘师傅心里越是愧疚和不安。 他低头看了看车后的宽敞货厢,心想:“我的车这么大,完全能载上他的电瓶车,再顺便送他一程,也不耽误我太久。” 念头一闪而过,心里的负疚感与责任感交织,他猛地握紧方向盘,果断掉转车头。 找到那位配送员时,刘师傅摇下车窗问:“兄弟,去北仑吗?我带你一程。” 小哥当时累得快虚脱了,听到这话,第一反应竟是以为遇到了收费拉客的,他平时省吃俭用,下意识地就想拒绝。 他迟疑地问:“多少钱?” 刘师傅一听就明白了,赶忙摆手:“不要钱不要钱!大家出门在外都不容易,这都是举手之劳。” 就这么一句朴实的话,瞬间击中了配送员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他再也控制不住情绪,当场哽咽,刘师傅也赶忙下车,帮着把沉重的电瓶车抬上货斗固定好。 一路上,两人聊着天。 到了目的地,小哥让刘师傅稍等一下,自己转身跑进旁边的店里,很快就拿着几瓶冰镇饮料出来,双手递给了刘师傅。 这份回赠,让善意形成了一个温暖的闭环。 刘师傅后来说,帮了别人之后,自己一整天心情都特别好。 这件事很快在网上传开,感动了无数网友,最终连新华社都进行了报道。 一个原本可能被错过的善举,因为一次“修正”,其价值被无限放大。 人们热烈讨论的,不仅是这次帮助本身,而是让许多人反思自己是否也在忙碌中对身边的求助视而不见。 说真的,这个故事最动人的地方,恰恰是刘师傅最初的“路过”。 但更重要的是,它告诉我们,善良是一种可以选择的能力。 即便我们错过了第一时间伸出援手,只要我们想,我们依然有机会掉转车头,去完成那个迟到却更加珍贵的善举。
“良心坏透了!”安徽大货车司机去甘肃拉货,晚上就睡在驾驶室里,不料第二天醒来却
【12评论】【1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