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利总统博里奇今天(北京时间9月24日)在联合国大会发表讲话:“我不想看到内塔尼

御史流芳悠久 2025-09-26 15:02:21

智利总统博里奇今天(北京时间9月24日)在联合国大会发表讲话:“我不想看到内塔尼亚胡和他的家人被导弹炸死,我希望看到内塔尼亚胡和那些对巴勒斯坦人民进行种族灭绝的人接受国际法庭的审判。” 智利总统博里奇的这段讲话引发舆论激烈讨论。有支持的,也有反对的。   从2023年10月以色列加大对加沙的打击力度开始,智利就没停过对这种“踩国际法红线行为”的批评——当时直接把驻以色列大使召了回来,博里奇自己还转发外交部公告表态,说以军的行动就是对平民的“集体惩罚”。   到了2025年,这种不满更是变成了实打实的动作:5月把驻以色列的所有军事外交人员都撤了回来,6月又宣布要立法禁止进口以色列非法占领区的产品,连对以色列的武器依赖也一并叫停。这次在联大提“种族灭绝”和“国际法庭审判”,其实就是把之前暗地里的外交动作,摆到台面上变成公开的政治要求,逻辑上从头到尾都没断过。   为啥支持他的声音这么响?核心是他说到了国际上不少人心里最在意的——人道底线不能破。   博里奇讲话时特意提了“孩子们在废墟里出生”,这话可不是瞎编的——2023年10月智利召回大使那阵儿,加沙那边就死了八千多人,里头好多是妇女和小孩,到2025年这局势只会更糟。   更关键的是,他没走极端,明明白白说“不想看见内塔尼亚胡和他家人被导弹炸死”,把诉求死死钉在“国际法庭审判”上,这就绕开了“以暴制暴”的路子,站到了国际法和程序正义的一边。   不少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拉美国家,都跟着他表态——哥伦比亚总统佩特罗当天就紧跟着谴责美国是“种族灭绝的帮凶”,说到底就是这些国家憋了好久对强权政治的不满,借着这个话题全爆发出来了。   对很多普通人来说,这种“不用暴力换正义”的主张,既解气又没丢了人道底线,自然容易让人认同。   反对的声音看着有几个点,但真要掰扯起来,没一个能站住脚。有人说博里奇“故意装瞎”,不提哈马斯当初的袭击——可实际上,他早在2023年11月就明明白白骂过哈马斯,说其“没正当理由就发动袭击,该被全世界骂”,只是强调以色列的报复“太过分、不成比例”。   还有人攻击他“干涉别国内政”,可以色列的军事行动闹出来的人道危机太大了,连智利这种远在拉美的国家,都得靠撤回武官、禁进口来减少损失,说明这事儿的影响早超出以色列国界了,这会儿谈“追责”根本算不上“干涉”。   最站不住脚的是“说种族灭绝没依据”——要知道智利不是第一个这么说的国家,更不是空口说白话。   从2023年指控“集体惩罚”,到2025年一步步升级制裁,智利政府要是没掌握实打实的证据,绝不会在联大这种全世界都盯着的场合说重话。   往深了说,博里奇这立场,跟他自己的路子、还有智利的政治底色都有关系。他本身就是拉美左翼重新起来的代表人物,一直盯着人权、土著权益这些事儿,对弱势群体的遭遇本来就敏感——这跟2019年智利“社会爆炸”那阵儿,他参与抗议时的想法是连着的。   而且智利国内有不少阿拉伯裔移民,这些人的呼声本来就会影响政府决策;再加上智利在国际上一直搞独立外交,不轻易跟着美以阵营走,所以他说这番话,其实是国内和国际两方面因素凑到一块儿的结果。   说到底,舆论吵得这么厉害,其实是两种“啥叫正义”的想法撞一块儿了:支持的人要的是“弱者的正义”,觉得巴勒斯坦平民死了这么多,必须有人出来负责;反对的人要么是站在美以那边的立场,要么是觉得“种族灭绝”这词儿太冲、不敢接。   但博里奇聪明就聪明在,他没说要靠导弹报仇,而是说要让法庭来审,把争议拉回了国际法的框架里——毕竟比起用导弹来回报复,让该负责的人接受法律审判,才是文明社会该有的正义样子。   也正因为这样,他的话才能引发这么大反响,本质是戳中了现在国际上最缺的两样东西:把规则当回事儿,还有对弱者的同理心。

0 阅读:42

猜你喜欢

御史流芳悠久

御史流芳悠久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