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菜争议背后:年轻人在“锅气”与现实间的吃饭困局 最近,“预制菜该不该进餐厅”的讨论又热了起来。有人翻出调查数据:超六成消费者不希望在餐厅吃预制菜,可另一边,七成以上的打工人每周下厨不到三次。吃饭这件每天都要做的事,成了不少人心里的矛盾题。冰点周刊发起了一场关于“吃饭”的故事征集,问大家怎么解决三餐、有过哪些“锅气”时刻,还有对完美一餐的想象,引发了不少人共鸣。 对现在的年轻人来说,一日三餐更像场“时间争夺战”。早上赶地铁,路边便利店的饭团、豆浆是标配,撕开包装就能吃,没人会纠结是不是现做。中午在公司楼下打转,要么选出餐快的连锁快餐,要么点开外卖软件,看着满屏的“30分钟送达”,手指划过那些标着“预制”的商家,最后还是选了评价里“像家里做的”那一家。到了晚上,拖着累了一天的身体回家,打开冰箱,里面可能只有上周买的半颗生菜和几瓶饮料,犹豫十分钟后,还是点开了外卖软件——不是不想做饭,是连洗锅的力气都没了。 但“不想做”不代表“不爱吃现做的”。很多人心里都藏着一个“锅气”时刻。有人说,刚工作时在出租屋第一次炒菜,油溅到手上烫出小泡,炒出来的青菜有点焦,但端着盘子站在阳台吃,风吹过来都是香的;有人加班到半夜,穿过空荡的街道,就为了去街角那家还亮着灯的小炒店,老板颠勺时火苗窜起来,酱油和蒜香混在一起,一碗炒饭下肚,浑身的疲惫都散了;还有人每次回老家,刚推开家门,妈妈端来的那碗热汤面冒着热气,面条是手擀的,汤里飘着葱花,喝第一口就觉得,在外头受的所有委屈都值了。这些时刻里的饭,没有精致的摆盘,甚至卖相普通,可那股子从热锅里刚端出来的烟火气,比任何山珍海味都让人踏实。 这场关于吃饭的讨论,说到底是大家对“烟火气”的不舍。希望每个人都能多些慢下来的时间,好好吃一顿带着“锅气”的爸爸妈妈家常饭,毕竟,吃饭这件小事,从来都藏着生活最真实的温度。
预制菜争议背后:年轻人在“锅气”与现实间的吃饭困局 最近,“预制菜该不该进餐厅
欢乐马儿
2025-09-26 14:45:47
0
阅读:28
yyy
可以推广净菜,买回去简单加工,那个预制的也不省事,还是隔了好多夜的就算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