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印的纸,我不想玩了! 几千亿几千亿地往外抛,直接给你干到十几年前的水平。想想这些年,美国的债务像滚雪球一样越积越多,到现在已经到了一个让人捏把汗的地步。 美国的财政支出中,光是维持债务的成本就占了很大一部分,根据美国财政部的最新数据,到2025年8月,这个成本已经高达1124亿美元,相当于联邦总支出的17%。 这还不算完,国会预算办公室的预测显示,如果继续这样下去,债务占GDP的比例会持续攀升,到2055年可能达到惊人的水平,这会拖慢经济增长,还会增加对外支付利息的压力。 面对这样的局面,我们选择逐步减持美债,并不是一时冲动,而是基于对风险的清醒认识。 最近的数据就很能说明问题。2025年7月,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规模降到了7307亿美元,这是从2008年12月以来最低的一次,比6月份的7564亿美元少了257亿美元。 这次减持不是孤立的,实际上从更早的时候就开始了连续的调整。比如,2024年全年,我们的持有量就从年初的较高点逐步下滑,到年底已经减少了数百亿美元。 现在到了2025年,这个趋势还在延续,7月的减持直接把持有水平拉回到了十几年前。 为什么这么做? 因为美国的债务规模已经突破了37万亿美元大关,而他们的债务再融资需求也越来越大,2025财年就有超过20%的现有债务需要重新融资。如果哪天市场信心动摇,利率突然飙升,那持有这些债券的风险就会成倍放大。 我们不想等到那时候再被动应对,所以提前一步步退出,分散风险。 与此同时,其他国家对美债的态度也在分化。有些国家选择增持,比如日本在2025年7月持有的美债规模达到了11514亿美元,比上个月还增加了38亿美元;英国也从6月的8580亿美元升到8993亿美元,增幅明显。 这些增持可能是因为短期利率变动或者避险需求,但我们没有跟风,而是坚持自己的节奏。美国的货币政策不管是降息还是加息,都不会左右我们的决定。 因为从根本上说,美元的信用已经受到了损害,这些年美国通过大量印钞来刺激经济,导致通胀压力和债务负担双双上升。 我们看到,外国持有美债的总规模在2025年7月达到了91600亿美元的历史高点,但中国却在逆向操作,这反映出我们对美元长期价值的担忧。 减持美债的同时,我们在其他领域采取了更积极的措施,比如加大黄金储备,这是一种实打实的对冲策略。 黄金作为一种传统的价值储存手段,在当前环境下越来越显示出它的可靠性。中国的黄金储备在2025年保持了稳定的增长势头。 就在8月份,报告显示黄金储备增加了19吨,这是连续第十个月的净增加。从7月底的数据看,储备总量达到了7396万盎司,比上个月多了6万盎司。 黄金在外汇储备中的占比也从去年的52%上升到了现在的69%。这不是小打小闹的调整,而是系统性的积累。 比如,从2023年开始,我们的黄金购买就进入了加速期,2024年全年新增了数百吨,到2025年上半年,这个势头没有减弱。 为什么这么重视黄金?因为它不受单一国家货币政策的影响,尤其在美元波动加剧的时候,能提供稳定的缓冲。 相比之下,美国的债务问题让美元资产的吸引力下降,我们通过黄金来平衡,就是在为长远做准备,避免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当然,减持美债和增持黄金只是表面动作,更深层的变化在于推动人民币在跨境结算中的使用。这才是从根子上降低对美元依赖的关键。2025年的数据表明,人民币跨境结算规模在持续扩大。8月份,当前账户下的人民币跨境结算达到了147万亿元,其中贸易结算部分就占了111万亿元。 这比去年同期有了明显增长。拿上半年整体来看,人民币在跨境收付中的占比已经达到了53%,这意味着一半以上的跨境交易用人民币完成。 比如与柬埔寨和马来西亚的交易在2025年第一季度就出现了激增,结算额同比翻倍。这得益于我们不断完善的相关机制,比如中国国际支付系统的参与者数量在2025年5月达到了1683家,比去年增加了10%。 直接投资领域的跨境人民币结算也在上升,7月份达到了064万亿元,其中对外投资022万亿元,外来投资042万亿元。 这些数字不是凭空而来,而是通过一系列政策和协议积累起来的结果。比如,与更多国家签订的双边货币互换协议,让人民币在贸易中的使用更便利,也减少了汇率风险。 相比美元主导的体系,人民币结算能让交易成本更低,效率更高,这对参与的国家来说是双赢。 减持美债是为了规避美国债务雪球可能带来的崩盘风险,而增持黄金和推广人民币结算则是构建更稳固的替代体系。 现在的减持规模虽然引起了注意,但相比总持有量,还是渐进式的,不会造成市场剧震。相反,这能给我们更多时间转向其他资产和结算方式。 我们的黄金储备增长和人民币结算扩张,正是抓住这个窗口期的表现。未来,如果美国债务继续膨胀,风险传导到全球,我们的准备就会显出价值。
1、撤退!撤退!撤退!当前巨大风险,节前两融杠杆资金撤退在即,高抛才是明智的?
【16评论】【3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