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9月24号,俄罗斯新闻发言人佩斯科夫一句话直接炸了锅!他表示俄罗斯已经向

山河又月明 2025-09-26 11:51:49

当地时间9月24号,俄罗斯新闻发言人佩斯科夫一句话直接炸了锅!他表示俄罗斯已经向中国提供了史无前例的合同。 佩斯科夫口中“史无前例”的合同,藏着的可不只是一条输气管道的生意经,这背后是能让整个欧亚能源版图抖三抖的大动作。先把这条管道的家底摊开看,2600公里的长度不算最夸张,关键是950公里都要穿过蒙古高原,这种跨三国的能源大动脉,在全球都找不出几个同类项。 起点扎在西西伯利亚的亚马尔气田,那可是俄罗斯的能源宝库,当年中国丝路基金砸270亿美元进去的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就在这儿,终点直接接入中国西气东输管网,意味着长三角的厨房、京津冀的供暖管网,都能接上这股来自西伯利亚的气源,这种直达终端的布局,在跨国能源合作里堪称教科书级别的设计。 说它“史无前例”,先看硬数据说话。这条管道设计年输气量高达500亿立方米,要知道已经稳定供气的西伯利亚力量1号,年输气量也就380亿立方米,2号一建成,俄罗斯对华天然气出口直接翻倍。30年的合同期里,总投资要砸进去25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一千七百多亿,这笔钱要铺管道、买设备、雇工人,光俄气一家根本扛不住,这种规模的资金联动,三国得拧成一股绳才能推进。 更特别的是蒙古的角色,950公里的管线带来的不只是施工机会,还有长期的过境收益,这相当于给蒙古的经济开了个稳定的“天然气账户”,这种三国共赢的能源合作模式,比单纯的双边贸易格局要稳固得多。 再往深了说,这管道是硬生生给欧亚能源流向改了道。欧洲人早年还想着用制裁拿捏俄罗斯能源,2021年他们还能买走1500亿立方米俄气,现在几乎归零,等于亲手把这块大蛋糕推给了亚洲。俄罗斯这边也没得选,俄气去年净亏131亿美元,二十多年来最惨,手里除了2号项目和停摆的波罗的海液化天然气项目,根本没别的牌可打,向东看成了唯一的活路。 中国这边更精明,2024年进口液化天然气1070亿方,管道气710亿方,看似两头都抓,实则早就在调整布局,IEA都看出来中国液化天然气进口开始下滑,毕竟跟欧洲抢货心累,还是管道气来得稳当。2号管道一通气,每年500亿方的量能直接补上缺口,长三角、京津冀的老百姓冬天取暖、做饭,成本说不定还能往下压一压,这可是实打实的民生红利。 这生意背后藏着的格局重塑,比天然气本身更有看头。之前全球能源贸易几乎都绑着美元转,可这次俄气和中石油直接敲定,用卢布和人民币各占50%的比例结算,普京在东方经济论坛上把话说得明明白白,就是要摆脱对“不可靠的外国货币”的依赖。 当年萨达姆想改用欧元卖石油的下场人尽皆知,但现在俄罗斯不是伊拉克,中国也不是当年的局面,这种结算方式的突破,等于在美元霸权的墙上凿了个洞。 澳大利亚和卡塔尔这些液化天然气出口国已经开始慌了,澳大利亚不得不降价挽留中国客户,卡塔尔就算签了27年长协心里也没底,毕竟管道气只要一接通,就像接了自来水,比顶着风浪运液化天然气靠谱多了。 当然这项目也不是拍脑袋就能成的,施工难度大得很。管线要穿过蒙古高原的戈壁和阿尔泰山脉的复杂地形,环保审批、地形勘探样样都是硬骨头,之前俄方还想过抄近路借用中亚的中哈管线,最后还是决定新建,就是为了保证供气的独立性和稳定性。 虽然俄方因为财政紧张,说未来三年给不了税收减免,但这根本挡不住项目推进的势头,毕竟对中国来说,这能减少对中东和马六甲海峡的依赖,能源安全多了层保障;对俄罗斯来说,能把能源出口的重心稳稳扎在亚洲;对蒙古来说,能靠过境费激活本土经济,三方都能分到好处的事,没理由不干成。 现在再看佩斯科夫说的“史无前例”,确实每个字都有支撑。2600公里的管线串起三国利益,500亿立方米的年输气量改写能源流向,50:50的本币结算冲击旧秩序,这已经不只是一笔能源生意,更像是给欧亚大陆装了条新的能源主动脉。 欧洲那些当初喊着制裁的国家,现在看着亚洲这边稳定的供气格局,估计只能暗自后悔,毕竟能源这东西,可不是靠口号就能解决的。 中国手里有了稳定的管道气源,未来在全球液化天然气市场里也能更有话语权,想调剂余缺、主导合约都有了底气,这种格局上的改变,才是这个项目最值钱的地方。

0 阅读:74

猜你喜欢

山河又月明

山河又月明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