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疼了才知道哭,立陶宛被中国冷落三年,终于绷不住低头求饶了。最终换来的是被中国冷

山河又月明 2025-09-26 09:51:49

打疼了才知道哭,立陶宛被中国冷落三年,终于绷不住低头求饶了。最终换来的是被中国冷落3年,本国企业成批倒闭,港口日渐冷清。不要给两句软话欺骗了,对这样的国家一定要往死里整。千万不要对立陶宛仁慈!更不能再听他说,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又跟他热起来。一个小国家就让他们去作死吧! 立陶宛这个在世界地图上得拿放大镜找的小国,2021 年干的那件蠢事,本质就是一场赌徒式的政治投机。当时他们内阁里的人算盘打得震天响,觉得只要把台湾那套所谓 “代表处” 的牌子挂在维尔纽斯的办公楼里,就能把中国的核心利益当筹码,换来美国的欢心和真金白银的援助。 他们显然忘了 1991 年和中国签的建交公报里明明白白写着的一个中国原则,更没把中方多次的警告当回事,甚至刻意压下了智库那份 “触碰台湾问题将导致至少 20 亿欧元损失” 的风险评估报告,一门心思要当反华的 “出头鸟”。 他们以为这步棋能让自己在西方阵营里刷存在感,可没想到中国的反制来得又快又狠。2021 年 11 月,牌子刚挂三天,中国就把外交关系降到了代办级,这让立陶宛成了中国 183 个建交国里唯一一个维持这种级别关系的 “特例”。 外交降级只是开胃菜,真正的重拳在贸易上,中国市场直接对他们关上了大门。之前立陶宛对华出口连续 5 年保持 12% 的增长,2020 年还达到 14.8 亿欧元,占总出口的 5.8%,激光产业 30% 的精密仪器都销往中国,农业收入三年里涨了 30%,野生三文鱼在中国超市卖得火热。 可反制一落地,2021 年 12 月对华出口就暴跌超过 80%,到 2024 年上半年更是从 1.3 亿欧元跌到 0.12 亿欧元,跌幅高达 91%,几乎等于断了这条贸易线。 那些曾经靠着中国市场活得滋润的企业,一个个都遭了殃。全球市场占有率曾达 50% 的激光企业,订单量直接跌了 70%,曾经的行业骄傲成了烫手山芋。 百年乳企罗基什基斯不得不关掉三条生产线,解雇几百名工人,另一家乳制品巨头 Dobilas 更是直接承认失去了 94% 的亚洲市场份额。 木材加工企业更惨,原本堆满待运货物的仓库,现在全是卖不出去的木材,现金流断了链,只能眼睁睁看着机器停转。 物流命脉被掐断更是让立陶宛雪上加霜。他们原本靠着中欧班列和克莱佩达港,正往欧洲物流枢纽的位置爬,可反制之后,中欧班列直接绕道白俄罗斯,不再经过立陶宛,这条 “钢铁动脉” 的红利彻底与他们无关。 克莱佩达港的集装箱吞吐量萎缩了 67%,出入港货物量锐减 40%,港口里的起重机闲得生锈,铁路运力空了一半。 有港口工人在网上发视频诉苦,说工资从 1800 欧元降到 900 欧元,直接少了一半,连正常生活都维持不了。 更要命的是,这种物流中断还让他们在欧盟供应链里成了 “麻烦制造者”,德国、法国的企业因为配件断供或货物延误怨声载道,立陶宛在欧盟内部彻底成了没人待见的角色。 最讽刺的是,他们当初寄予厚望的美国和台湾,根本没给什么实质性帮助。美国当初拍着胸脯承诺给 6 亿美元出口贷款,结果实际到账的只有 900 万,连零头都不够。 到了 2025 年 9 月,美国更是直接宣布削减波罗的海安全倡议的援助,把这个曾经的 “反华马前卒” 当成了用过即弃的抹布。 台湾当局的承诺更像个笑话,嘴上说要帮忙买红酒、增加投资,真等立陶宛找上门,却提出要把 “代表处” 改成 “大使馆” 的荒唐条件,最后只消化了不到 3% 的过剩产能,相当于用茶杯去接瀑布。那些运到台湾的奶粉因为不符合当地口味,最后竟被加工成猪饲料低价处理,简直是往立陶宛的脸上扇耳光。 欧盟当初倒是替他们出头,在世贸组织告了中国一状,可这套流程慢得像蜗牛爬,等不到结果的立陶宛企业早就熬不下去了。 到 2024 年 1 月底,欧盟干脆以 “技术原因” 暂停了诉讼,等于变相承认了这场维权没戏。没了外部援助,内部经济又一塌糊涂,立陶宛的政府债务占 GDP 比例升到了 37.4%,主权信用评级直接跌到 “垃圾级”,整个国家的经济根基都在动摇。 直到这时,立陶宛才想起要低头,女总理鲁吉涅内站出来说要改善对华关系,可嘴上说着软话,却还敢给中国开苛刻条件,要求中方主动配合恢复关系。 这种既要好处又不愿认错的态度,明摆着还是没真正意识到自己错在哪。他们当初拿国家利益当赌注,以为能靠挑衅中国获利,如今输得底朝天了才想起求饶,哪有这么便宜的事。 那些倒闭的企业、失业的工人、冷清的港口,都是他们投机行为的代价,现在给两句软话就想翻篇,根本不可能。 一个连核心原则都能拿来交易的小国,要是轻易原谅了,指不定哪天又会为了点好处再次跳出来挑衅,所以根本不能对他们仁慈,就得让他们彻底尝到作死的滋味。

0 阅读:0

猜你喜欢

山河又月明

山河又月明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