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出口19.2亿到败走越南,打败中国摩托的不是日本,而是人性的恶!在越南胡志明市的街头,摩托车轰鸣声整天不断,像一条流动的钢铁河流,可谁能想到,二十多年前,这里曾是中国摩托车的天下,出口额一度冲到19.2亿市场份额高达80%。 上世纪90年代末,中国摩托车靠低价横扫越南,当时本田、雅马哈的100cc摩托车均价2100美元,中国品牌只要700-800美元,有的甚至低到500美元。 价格优势让中国摩托车迅速占领市场,重庆的隆鑫、力帆、宗申等品牌出口量暴涨,1995年行业总利润达到22亿元人民币,越南人买车看重实惠,中国摩托车的低价正好戳中需求,市场份额一度冲到80%以上。 但低价这把剑有两面,厂商为了抢市场,互相压价,1999年11月,有些小厂为了清库存,直接把价格再降200美元,这种恶性竞争让利润薄得像纸,厂商只能在质量、售后和研发上省钱。 结果摩托车质量越来越差,维修率高得吓人,消费者对“中国制造”的信任一点点崩了,越南地形复杂,摩托车经常超载强度大,中国品牌的产品三年就得大修,四五年基本报废。 消费者一开始图便宜,但修车花的钱和时间让他们受够了,慢慢转向更耐用的日本品牌,到2016年,日本摩托车重夺95%的市场,中国品牌只剩不到1%。 人性对短期利益的追逐,是这场败局的根源,当时中国摩托车行业还不够成熟,厂商多而散,没人管价格乱战,为了多卖车有的厂商偷工减料,生产次品。 还有的放任假冒伪劣,仿本田的假货满市场,砸了中国品牌的招牌,消费者买到劣质品,气得直骂“中国货”。 本田1996年在越南建厂,推出一系列适合本地需求的高质量车型,像Super Cub和Super Dream,售后服务也做得扎实,慢慢赢回了市场,本田的成功靠的不是技术多牛,而是长期投入和对消费者的真心。 越南的政策和市场变化也给中国品牌当头一棒,2000年后,越南政府为了管交通和污染,开始限摩托车牌照,低端市场受冲击最大,而中国品牌主要靠这个市场吃饭。 后来越南经济腾飞,消费者开始追求更高品质的车型,日本品牌顺势推出新款,中国厂商却因为研发跟不上,错过了转型机会,近年电动摩托车兴起。 2025年上半年越南电动车销量涨了112.6%,本土品牌VinFast快速崛起,中国品牌像雅迪在电动车上有积累,但在越南布局晚了没能抢到先机,本田和雅马哈虽然电动化起步慢,但靠品牌底子依然稳住阵脚。 这场失利是个教训,低价能带来一时风光,但没品质和信任做底,迟早摔跟头,本田在越南的市场份额到2025年还稳在80%以上,雅马哈也涨了20%,他们用长期的品质投入和售后服务,换来了消费者的心。 中国摩托车想重返舞台,不能再靠低价打天下,得把心思花在技术、质量和品牌上,越南街头的摩托车洪流还在奔腾,但中国品牌的身影几乎看不见,这不仅是行业的失败,更是人性短视的代价,未来要想翻身得用品质和创新重新定义“中国制造”。
这是越南网友发的图片,越南人也觉得自己“爱国主义”不太对劲了。觉得网上越南“强国
【119评论】【4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