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19岁海军为救落水群众牺牲,父母白发人送黑发人,痛不欲绝,谁知20年后其母亲病逝,一中年男子竟在殡仪馆门口下跪,一步步跪到她的灵堂前,伏身痛哭道:妈妈,我来迟了!
1996年寒冬的青岛海军基地,两个年轻人在新兵连相遇,重庆小伙廖良开操着浓重的川音介绍自己,东北汉子刘继强拍着他的肩膀直乐:"往后咱们就是亲兄弟!"
这个简单的承诺,在未来的岁月里化作跨越千山万水的亲情纽带,新兵连的日子在刺骨的海风中度过。
清晨五点的紧急集合哨声里,两人总是不约而同摸黑帮对方系好武装带;四百米障碍训练时,刘继强总在矮墙前蹲下身子给廖良开当人梯。
深夜里站岗,两个年轻人裹着军大衣仰望星空,约定要考军校当舰长。
1997年春天分配命令下达时,廖良开被分到后勤部门整理仓库物资,刘继强则如愿登上军舰成为航海兵。
1997年9月28日这天,山东威海刘公岛附近海域,群众落水的呼救声刺破秋日宁静,正在执行任务的刘继强甩掉作训服纵身入海,在救起两人后,被突如其来的暗流卷走。
三天后,战友们在礁石缝里找到了这个东北小伙的遗体,迷彩服口袋里还揣着准备寄给父母的信,信纸上被海水泡得字迹模糊,依稀能辨认出"等过年带廖子回家"几个字。
追悼会上,廖良开看着黑白照片里熟悉的笑脸,耳边回荡着刘继强父母撕心裂肺的哭喊,这个平时最活跃的川娃子三天三夜没说一句话,直到看见烈士母亲捧着儿子骨灰盒踉跄着要摔倒,才冲上去扶住老人。
当他把攒了半年的津贴塞进老人衣兜时,突然想起刘继强说过:"俺爹腰不好,总舍不得买膏药。"
从那天起,青岛市南区邮政局的柜台前总会出现个穿海军蓝的小伙子,他用歪歪扭扭的字迹给吉林桦甸的刘家写信。
开头总写着"刘叔刘婶",絮叨自己今天帮炊事班腌了辣白菜,或者跟着班长学会了补轮胎。
每次寄信都要称三遍邮票重量,生怕超重被退回来,三个月后收到第一封回信时,他躲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看了整宿,信纸被眼泪洇湿了边角。
1999年国庆阅兵前夕,廖良开揣着三等功奖金站在长春火车站,这个从未出过远门的重庆兵在东北平原迷了路,硬是靠着写在手心的地址找到桦甸县夹皮沟镇。
村口老槐树下,两位老人已经在寒风中守了两天,当看见绿军装出现在土路上,刘母甩开老伴的手踉跄着往前跑,棉鞋都跑掉了一只。
廖良开扑通跪在冻土上喊出那声"爸妈",震落了屋檐下的冰溜子,往后的二十年光阴里,青岛到桦甸的铁路线成了廖良开的生命刻度。
2003年非典时期,他背着整箱板蓝根挤上北去的列车;2008年汶川地震时,他先给吉林家里报平安才联系重庆亲人;2010年松花江发大水,他请假跑到吉林帮老人转移粮食。
刘家老屋里逐渐添置的电视机、电暖器、按摩椅,每件都贴着"开儿寄"的标签。
2017年深秋,正在成都开网约车的廖良开接到吉林大哥电话,手机从方向盘上滑落,他连闯三个红灯冲回家翻出存折。
当飞机降落在长春龙嘉机场时,天空飘着那年第一场雪,殡仪馆门口,78岁的刘父佝偻着身子像棵老松树。
廖良开跪在结冰的水泥地上膝行二十多米,呢子裤磨出两个窟窿,灵堂里白烛摇曳,他抱着遗像喃喃道:"妈,开儿带您最爱吃的灯芯糕来了。"
新冠疫情肆虐的2020年,这个退伍老兵的故事被拍成公益短片,面对镜头,廖良开搓着布满老茧的手说:"当年要是俺兄弟活着,指定比俺强。"
他至今保持着每月往吉林汇钱的习惯,存折上备注栏里永远写着"给爸买药",去年清明,刘家祖坟前新立了块无字碑,廖良开带着儿子磕头时说:"等俺老了,就搁这儿陪着。"
海军某部档案室里,刘继强的烈士证明书静静躺在编号097的档案袋中,泛黄的纸张边缘,有行钢笔小字写着:"战友廖良开同志代尽孝道,特此证明。"
这行后来添上的备注,在岁月长河里默默诉说着两个海军士兵跨越生死的承诺。
棉花糖
[赞][赞][赞][赞][赞][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