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戴笠邀请50名汉奸吃饭,待众人吃完后,他突然说道:现在公布逮捕名单!第一个听到自己名字的人当场头脑发晕,瘫倒在地......
1945年10月5日,北平东城北兵马司胡同1号,一场改变许多人命运的宴会即将开始,这里是汪时璟的住所,也是戴笠精心策划的一次大规模抓捕行动的现场。
抗战胜利后,如何处理大量汉奸成了国民政府面临的棘手问题,既要平息民愤,又不能引起社会动荡。蒋介石将这个任务交给了军统局长戴笠。
戴笠接到命令后,迅速制定了“诱捕为主、武力为辅”的策略,他深知如果直接抓捕,这些汉奸很可能提前逃跑,所以必须智取。
汪时璟成了戴笠计划中的关键人物,这个伪华北政务委员会财政总署督办有个特殊身份,他曾秘密向重庆方面提供过情报,自认为是“有功之臣”。
戴笠找到汪时璟,告诉他政府准备给一些汉奸“自新机会”,希望他出面邀请昔日同僚聚会。汪时璟信以为真,欣然答应充当中间人。
10月5日晚,50多名华北伪政权的大小官员接到请柬,请柬上说是戴笠要与大家“谈心叙旧”,不少人以为这是一个缓解关系的好机会。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王克敏,这个73岁的老人曾任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行政委员会委员长,是华北汉奸中的头号人物。
王克敏接到请柬时,内心其实充满矛盾,他明白这可能是“鸿门宴”,但又抱着一丝侥幸心理,希望能够通过这次见面获得宽大处理。
当晚汪时璟的住所灯火通明,50多名汉奸陆续到达,包括齐燮元、周作人等知名人物,他们表面上谈笑风生,内心却都忐忑不安。
戴笠故意迟到了一会儿才到场,他的出现让现场气氛瞬间紧张起来,但他很快展现出亲和的一面,与众人寒暄交谈。
宴会进行到一半时,戴笠突然站起身来,掏出一份早已准备好的名单,他宣布根据《惩治汉奸条例》,在场所有人都将被逮捕。
这个突然的转变让汉奸们措手不及,王克敏当场瘫倒在椅子上,其他人有的试图争辩,有的想要逃跑,但为时已晚。
早已埋伏在院外的军统特工迅速包围了整个院子,这些昔日作威作福的汉奸们,转眼间就成了阶下囚。
最讽刺的是连汪时璟也在逮捕名单上,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竟成了戴笠计划中的一枚棋子。他的辩解和求情都无济于事。
这次行动被称为“北平鸿门宴”,一举抓获了华北地区大部分重要汉奸,对于戴笠来说,这是一次完美的“以奸治奸”行动。
王克敏被押往北平炮局监狱后,身体状况急剧恶化,这个曾经不可一世的汉奸头子,此时已是风烛残年,疾病缠身。
12月25日,王克敏在狱中身亡,官方记录显示他是病死,但也有说法认为是服毒自杀,无论如何,这个73岁的老汉奸结束了他罪恶的一生。
除了王克敏,其他被抓的汉奸也都得到了应有的惩罚,周作人等文化汉奸被判刑入狱,一些罪大恶极的则被处死。
这次北平行动只是戴笠肃奸计划的一部分,在全国范围内,军统采用类似手段抓获了大量汉奸,据统计,到1947年底,全国共起诉汉奸3万余人。
戴笠的肃奸行动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也暴露了一些问题,为了获取更多情报,他经常对一些“有用”的汉奸网开一面,这引起了社会舆论的不满。
1946年3月17日,戴笠在一次飞行事故中身亡,这个神秘的特工头子带着他的许多秘密离开了人世,肃奸工作也由其他人接手。
北平鸿门宴的故事,成为抗战后清算汉奸的一个经典案例,它展现了戴笠的智谋,也反映了那个特殊时代的复杂情况。
对于那些汉奸来说,这次宴会是他们人生的终点,他们以为能够通过投靠侵略者获得富贵,最终却落得身败名裂的下场。
历史证明背叛民族和国家的人,无论暂时获得多少好处,最终都难逃正义的审判,这个教训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这场历时不到两小时的宴会,改写了50多个人的命运,也为抗战后的肃奸工作画下了一个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