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8年,湖南督军张敬尧看上了曾国藩的曾孙女曾宝荪,想仗势强娶,曾宝荪的父亲曾

历史播报员 2025-08-07 09:37:26

1918年,湖南督军张敬尧看上了曾国藩的曾孙女曾宝荪,想仗势强娶,曾宝荪的父亲曾广钧说了四个字,让张敬尧顿时愣在了那里。

1918年3月,北洋军阀张敬尧率第七师进驻长沙,被任命为湖南督军,这个出身草莽的军阀很快就以横征暴敛闻名,连老百姓卖鸡蛋都要贴税票。

张敬尧还有一个更让人胆寒的恶习强娶民女,他已经有了十几个姨太太,但依然在寻找新的目标。

这一次他盯上了曾国藩的曾孙女曾宝荪。

曾宝荪出身名门,祖父曾纪鸿是晚清著名数学家,父亲曾广钧为前清翰林,她19岁时远赴英国留学,成为中国最早的女性理科学士之一。

回国后曾宝荪在长沙创办了艺芳女校,倡导女子教育,1918年春天,张敬尧出席了女校的开学典礼。

台上的曾宝荪气质优雅,谈吐得体,让张敬尧当即动了心思,他决定要娶这个书香门第的千金小姐。

消息传到曾家,全家人都陷入了恐慌,面对手握重兵的军阀,硬抗可能招致灭门之祸,但屈服又有违门第清誉。

曾宝荪坚决拒绝了这门亲事,但她深知仅凭拒绝是无法阻止张敬尧的,必须想出更巧妙的办法。

曾广钧经过深思熟虑,想到了一个策略,他了解到张敬尧为了抬高自己的出身,经常吹嘘自己是捻军名将张宗禹的儿子。

几天后张敬尧带着随从来到曾家,曾广钧不卑不亢地迎了出来,当众称呼张敬尧为“世伯”。

张敬尧听了有些意外,他比曾广钧年轻十几岁,这个称呼从何而来?

曾广钧解释说,先祖曾国藩生前曾赞扬张宗禹是位豪杰,如果张敬尧真是张宗禹之子,按辈分就是曾家的长辈。

这番话让张敬尧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如果他承认这个辈分关系,那么娶曾宝荪就成了“爷爷娶孙女”的乱伦丑闻。

更巧妙的是曾广钧第二天就在长沙最热闹的玉楼东酒楼设宴,当众向张敬尧行晚辈礼,高呼“敬祝世伯福寿安康”。

这个消息很快传遍了长沙城,茶馆里、街巷中,人们都在议论“督军乱伦”的话题。张敬尧被架在了道德的火炉上。

面对舆论压力,张敬尧只得暂时打消了强娶的念头,但他并不甘心,开始寻找报复的机会。

不,张敬尧派兵查封了艺芳女校,还以“窝藏乱党”为名砸毁了曾家祠堂,他要让曾家知道得罪军阀的后果。

曾家父女并没有被吓倒。曾广钧联络湖南士绅,联名上书北洋政府,控告张敬尧的暴行。

曾宝荪则通过英国留学时的同窗,将这个事件刊登在《泰晤士报》上,标题直指“中国军阀践踏女权”。

国内外舆论的双重压力下,张敬尧被迫重新开放了艺芳女校,但他心中的仇恨并没有消除。

这件事成为了后来“驱张运动”的导火索之一,湖南的知识分子和商人开始联合起来,反对张敬尧的暴政。

1919年,以毛泽东为首的湖南学生联合会发起了声势浩大的反张运动,学生罢课、商人罢市、民众示威,要求撤换张敬尧。

面对全省的反对浪潮,北洋政府也感到了压力,1920年6月,张敬尧被正式免职,灰溜溜地离开了湖南。

临走前张敬尧还不忘向曾家泄愤,他派人在曾家门前泼粪,还留下了一块写着“老奸巨猾”的匾额。

张敬尧离开湖南后,投靠了日本人,1933年,他因为勾结日军被军统特工刺杀,暴尸荒野。

而曾宝荪则选择了终身不嫁,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女子教育事业中。她把艺芳女校办成了湖南女子教育的标杆。

抗战期间曾宝荪还曾赴英国演讲,成为第一位在伊顿公学发声的中国女性,为抗战宣传做出了贡献。

曾家的应对策略体现了传统士大夫阶层的政治智慧,他们既不硬碰硬地对抗强权,也不屈服于暴力威胁。

而是巧妙地利用了军阀内心的虚荣和社会舆论的力量,以伦理道德为武器,最终化解了一场危机, 这种“以德制力”的策略,在那个军阀混战的时代,为弱势群体提供了一种可行的自保方式。

0 阅读:58
历史播报员

历史播报员

阅读不一样的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