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秋天,远赴苏联的刘亚楼,从一位战友口中得知,自己在延安的妻子员凌漪改嫁

五点动画 2025-08-05 14:15:12

1939年秋天,远赴苏联的刘亚楼,从一位战友口中得知,自己在延安的妻子员凌漪改嫁给了别人。刘亚楼听后,犹如晴天霹雳,自己在苏联也没多久,她怎么就改嫁了呢?

他站在莫斯科的街头,秋风刮过来,像刀子一样,把他的思绪拉回到几年前。

故事要从头说起,那是在延安的时候,刘亚楼是个年轻的革命军人,整天打仗、搞革命,他和员凌漪都是陕西人,俩人在一次集会上见了面,彼此都觉得挺顺眼。

没多久,他们就结了婚,连毛主席都特意跑来祝福他们,大家伙都乐呵呵的,日子不久,他们的孩子就出生了,取名刘煜南,小家庭天天嘻嘻哈哈的,挺温馨。

那会儿,刘亚楼心里盘算着,打完仗就能安稳过日子了,可好景不长,日本鬼子打进来,全国都乱成一锅粥。

组织上有任务,派他去苏联学习军事技术,他二话不说就收拾行李走了,临走只对妻子说了一句:等我回来,谁都没料到,这一走,就把家拆散了。

到了苏联,刘亚楼一门心思学习,想着学好了就回家团聚,可他不知道,在延安那边,员凌漪的日子难熬得很。

她一个人拉扯孩子,天天盼丈夫回来,有一天,延安那边传来消息,说刘亚楼打仗死了,这事不知是哪儿传岔了,但大家都信了。

员凌漪一听,整个人都垮了,哭得撕心裂肺,日子总得过下去,身边人劝她,说孩子还小,得找个依靠。

她就那么糊里糊涂改嫁了,她心里头明白,改嫁不是变心,是真没办法,那边还在念叨着等刘亚楼,没想到日子拖久了,希望没了。

消息传到莫斯科,刘亚楼心里像压了块大石头,他想不明白:为啥她不等我?后来战友解释,说他的妻子等了,可等不到就嫁了。

刘亚楼一想,明白了:这仗打得稀烂,我自己在苏联混个安稳,倒把她扔在火坑里,他使劲让自己冷静下来,琢磨着这事不能怪她。

他忍住没告诉她活着的消息,就怕打搅她现在的生活,只默默把这份心思藏心里头,自个儿发狠工作起来。

在苏联的日子,他天天读书、学本事,把精力都放在革命上,时间过去,那种疼劲儿慢慢淡了。

冬去春来,有回刘亚楼参加莫斯科一个音乐会,台上坐个姑娘在弹钢琴,叫翟云英,她是个中俄混血,又年轻又有才气,弹得琴声溜溜的。

刘亚楼一下子听进去了,那琴声像说话一样,讲着战争的苦和乐,他就觉得这姑娘眼熟、舒服,一打听,翟云英比刘亚楼小一大截,才十八岁,他自个儿都三十五了。

他俩聊了聊,谈革命、谈理想,发现志同道合,慢慢就走一块儿了,感情这事,不是光图年纪般配的。

翟云英不在乎别人说闲话,认定了就不变心,后来,部队高层的罗荣桓同志亲自批了这事,俩人在大连结的婚,婚礼挺朴素,但大伙都高兴,像一家人团团圆圆的。

婚后,刘亚楼继续在部队忙活,翟云英就在家操心娃儿和家务,他们还生了四个孩子,家庭和和美美的。

翟云英性子硬,把家撑得稳稳的,刘亚楼在战场上冲杀,俩人互相成全,熬了十几年,新中国成立时,他们的日子就跟铁打的一样结实。

回头看看刘亚楼这辈子,第一段婚姻在动乱中分开,是时局逼的,留下的就是一份回忆;第二段呢,建立在革命和理想上,虽然后头风风雨雨的,可俩人是真携手过完一生。

刘亚楼和员凌漪的故事里,是战火的无奈;和翟云英在一块,是风雨后的安稳,这些事,都记在那个年代里,叫人寻思:人活一辈子,可不就为了那个“真”字嘛?真心换真情,啥都值了。

0 阅读:78
五点动画

五点动画

原创趣味历史动画 喜欢的小伙伴麻烦点个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