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33岁的傅敏在香港遇见了父亲傅雷的旧情人,成家榴。多年过去,昔日的女

历史破局者 2025-08-05 13:57:44

1970年,33岁的傅敏在香港遇见了父亲傅雷的旧情人,成家榴。多年过去,昔日的女高音,早已白发苍苍。成家榴忆起当年,羞涩地笑笑:你父亲好爱我。 傅雷生于1908年,在上海长大,早年跟表妹朱梅馥订了娃娃亲,两人从小就认识,关系算得上稳当。他去法国留学,本来是为了学艺术和文学,结果在那边遇见个叫玛德琳的姑娘,两人谈了场恋爱,傅雷甚至写信回家想解除婚约。可玛德琳后来变心了,傅雷一气之下回国,很快就跟朱梅馥结了婚。夫妻俩生了两个儿子,长子傅聪,次子傅敏。傅雷主要干翻译的事儿,把巴尔扎克那些法国作家的书翻成中文,让中国人也能读懂那些人性纠葛的故事。他自己脾气火爆,动不动就发飙,对孩子也严,傅敏小时候没少挨骂,因为不像哥哥傅聪那样在钢琴上有天赋,傅雷总觉得他不成器,就让他老老实实念书。 结婚七年后,傅雷又闹出事来了。他认识了成家榴,这姑娘是成家和的妹妹,成家和跟傅雷是老朋友,成家榴自己是女高音歌唱家,年轻时声音亮堂,舞台上挺吸引人。傅雷迷上了她,公开追求,还说成家榴的歌声能让他翻译时脑子清楚,灵感多。两人来往密切,傅雷甚至离不开她,没她就写不下去。朱梅馥知道了这茬儿,没大吵大闹,反而把成家榴请到家里来,亲自招待,吃住都管着。成家榴在傅家住了段时间,朱梅馥就这样忍着,傅雷跟成家榴天天腻在一起,聊文学聊音乐。时间长了,成家榴觉得朱梅馥太宽容了,自己插不进去,就主动离开了,去了香港,从此没嫁人。傅雷慢慢回过神来,又跟朱梅馥过日子,夫妻俩晚年还算平静。他继续翻书,出了不少译作,像《约翰·克利斯朵夫》什么的,那些书里的人物复杂,跟傅雷自己有点像,一边家庭责任重,一边又被外头吸引。 傅雷的性格就这样,暴躁又多情,对翻译倒是一心一意。他翻巴尔扎克时,常说那些人物的矛盾跟现实差不多,贪婪孤独纠缠不清。朱梅馥在家管孩子,傅聪练琴出国了,傅敏留在国内,当了英语老师,一步步混到特级。傅雷夫妇1966年走了,留下儿子们自己闯。傅敏对父亲的印象深,觉得他才华大,但家事儿乱。整理《傅雷家书》时,傅敏翻那些信,大多是傅雷写给傅聪的,教育严,朱梅馥偶尔添几句,自称家里最不重要的人,其实她撑着整个家。 1970年,傅敏33岁,去香港开会,顺便打听成家榴的下落。他从小听过父亲那些风流事儿,但没细问过。这次见面,成家榴五十多岁了,头发白了,还是有股旧日风度。她直说傅雷爱过她,但夸朱梅馥伟大,说朱梅馥请她到家时,那份宽容让她站不住脚,只能走人。傅敏听了,明白母亲当年多不容易。成家榴回忆当年,傅雷追求热烈,两人聊巴尔扎克人物的内心,成家榴的歌声给傅雷添了火花,那些对话后来进了译作。傅雷离不开她时,朱梅馥打电话叫她来,成家榴觉得这家子感情牢,她掺和不了,就去了香港,安静过日子,不再唱歌。 傅敏从香港回来,更卖力整理家书。那书里不光傅雷的教诲,还有朱梅馥的影子,她在信尾写家常,傅雷的暴脾气也透出来。傅敏编辑时,没遮掩父亲的毛病,傅雷打孩子的事儿,家书里隐约有迹。成家榴那次见面,让傅敏看清父亲不是完人,爱过别人,伤过家,但留下的译作是宝贝。朱梅馥没啥名气,却守住了根基。傅敏自己教书育人,延续父辈精神,到86岁才走,2023年的事儿。他的工作让《傅雷家书》流传,读者从中学做人道理。

0 阅读:101

猜你喜欢

历史破局者

历史破局者

打破迷局,解读历史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