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路上,一身高不到一米四的女兵背着一个成年男子,翻了整整两座山,23年后,两人

诺言卿史录呀 2025-08-05 09:14:10

长征路上,一身高不到一米四的女兵背着一个成年男子,翻了整整两座山,23年后,两人在一次聚会上相遇,已是省委书记的男人一把握住女兵的手:“我还没向你说谢谢呢!”  

1934年深秋,红军被迫踏上长征路。危秀英,这位身材娇小的江西兴国女儿,已跟随队伍转战千里。  

危秀英,隶属红一方面军总卫生团,担架连战士的职责就是救护、转运伤员。而黔地山路崎岖,每前进一步都踩着死亡的边缘。  

队伍艰难行至贵州境内,时任中共川南特委组织部长的廖志高身染重病,身体极度虚弱,几乎无法站立行走。  

危秀英目睹此景,没有丝毫犹豫,俯身背起这位成年战友,将自己化作他前行的双腿。  

一米四的个子,负着廖志高在险峻的山路上向上攀爬,汗水浸透了危秀英单薄的军衣,每一步都摇摇欲坠,但她心中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不能让战友留在后面!  

危秀英背着廖志高,翻越了整整两座山,她的双肩磨破了,渗出血迹,双脚也打满血泡,可危秀英硬是咬牙坚持着。她并非天生神力,而是信念在支撑着她,使她弱小的身躯迸发出惊人的韧性。  

危秀英在长征途中救助的不止廖志高一人,她还曾在敌机疯狂扫射时,冒险将受伤的战友从开阔地带拖至隐蔽处,在危险的环境中为战友们争取着生机。  

在一次聚会上,危秀英与廖志高重逢,当年命悬一线的伤员,此时已成为主政一方的福建省委书记。廖志高一眼认出了救命恩人,紧紧握住危秀英的手,感谢她当年的救命之恩。  

危秀英的壮举并非个例,在湘江战役后锐减至三万余人的中央红军,正是靠着这种超越个体、生死与共的精神,才能在绝境中保存火种。  

每一个被战友背过山脊的伤员,都是革命力量不可再生的火苗。红军为何能创造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

  答案就在危秀英那瘦弱却挺直的脊背上,那种"不抛弃、不放弃"的集体主义精神,是红军真正的钢筋铁骨。  

危秀英的故事之所以让人感动,是因为她展示了当瘦小的个体与家国理想相连时,能迸发出超出寻常的力量。

0 阅读:391

猜你喜欢

诺言卿史录呀

诺言卿史录呀

一样得事件,不一样得角度去说,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