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5月,朝鲜战场局势紧张。此前,志愿军入朝后连续发动四次战役,将美军从鸭绿江边逼退至“三八线”以南,士气高昂。彭德怀司令员决定趁热打铁,发起第五次战役,力求将美军彻底赶出朝鲜半岛。
战役初期,志愿军攻势迅猛,一度攻克汉城。然而,战线的迅速拉长带来了严峻问题:后勤补给跟不上,战士们饥肠辘辘,弹药匮乏,身体也疲惫到了极点。此时,新任美军司令李奇微展现出了非凡的军事才能。他敏锐地洞悉了志愿军后勤的短板,将志愿军的进攻模式称为“礼拜攻势”,即进攻通常只能维持一周左右。
果不其然,当志愿军攻势渐缓、人困马乏之时,李奇微发动了大规模反扑。几十万美军在坦克、飞机和大炮的掩护下,如同一把锐利的手术刀,直插志愿军的结合部。战场形势急转直下,志愿军被迫由攻转守,紧急撤退。在混乱的撤退过程中,负责穿插任务的志愿军第180师被美军重重包围,陷入绝境。同时,整个西线战场上,多个军共计10万余人也面临着被分割包围的巨大危机。
这一消息传到志愿军司令部,彭德怀司令员心急如焚。他在指挥部里来回踱步,几天几夜未曾合眼,嘴上布满了燎泡。各种命令不断下达,却难以改变战场上的混乱局面。无奈之下,彭德怀向远在北京的毛主席紧急求援,声音嘶哑地汇报了战场的严峻形势。
毛主席接到电话后,陷入了沉思。中南海的房间里,烟雾缭绕,毛主席一根接一根地抽烟,整整三个小时没有说话。终于,他掐灭烟头,拿起电话,向彭德怀下达了一道简洁而有力的命令——“立即收兵,坚守待机”。
这道命令传到前线,许多将领感到困惑。他们觉得前期的牺牲就这样白费了,此时收兵,还可能被敌人追击,实在难以理解。然而,彭德怀司令员却立刻领会了其中的深意。他深知,这就如同拳击手面对对手的重拳,后退一步是为了避开锋芒,保存实力,寻找更好的反击机会。
彭德怀迅速执行命令,下令各部队不惜一切代价后撤,甚至可以舍弃一些装备物资,首要任务是将部队安全带回。这次大踏步的后撤虽然艰难且付出了惨重代价,尤其是180师损失巨大,但最终志愿军主力成功跳出了李奇微布置的包围圈,在“三八线”附近重新建立起坚固防线。
此后,朝鲜战争进入阵地战阶段。双方在阵地上反复争夺,志愿军采用“零敲牛皮糖”战术,积小胜为大胜。美军无法再前进一步,最终被迫回到谈判桌。
这场战役充分体现了毛主席的战略眼光和彭德怀司令员的军事智慧。在当时的条件下,志愿军后勤和装备都不如美军,贸然进行大规模对攻是不明智的。毛主席及时调整战略,彭德怀坚决执行命令,展现了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和战略定力。 撤退并非懦弱,而是为了更好地进攻;暂时的退让,是为了赢得最终的胜利。从第五次战役的困境到后来上甘岭的坚守,再到最终迫使敌人求和,靠的正是这种“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战略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