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刘亚楼到礼堂看戏,刚坐下就有一双脚架到自己肩头,气得他怒目圆睁,没想到对方却不以为意:“我怎么舒服怎么来,你管得着吗!” 刘亚楼出生在1910年的福建武平县一个普通农民家里,原名叫刘振东,小时候家里穷,父亲靠砍柴维持生计,他九岁就开始读私塾,十岁转到当地小学读书。那个年代,农村孩子上学不容易,他靠着勤奋考上了省立中学,在学校里接触到一些进步思想,慢慢对革命产生了兴趣。 1929年,19岁的刘振东揣着一本翻烂的进步刊物,瞒着家人跑回武平,跟着红军闹革命。报名时,他攥着拳头说:“振东这名字太软,我要做砸开旧世界的楼,就叫刘亚楼!”这股子硬气,往后成了他身上最显眼的标签。 在红军队伍里,他可不是光凭胆子大。别人练刺杀练到胳膊抬不起来,他偷着绑沙袋加练;指挥员讲战术,他蹲在地上用树枝画地图,一遍遍地推演。长征时他当营长,部队过草地缺粮,有战士偷拿了藏民的青稞,他发现后当场让战士认错还粮,自己把仅有的半块青稞饼分给了那户藏民。“革命队伍,不能坏了规矩!”他红着眼吼,声音震得草叶都抖。 后来他被派去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同学多是各国将领,他听不懂俄语,就把单词写在袖口上,吃饭走路都在背。毕业考核时,他指挥的模拟战役方案,连苏联教官都拍着桌子说:“这个中国人,把战术玩活了!”1945年回国,他带着一身本事到东北,成了林彪的参谋长,辽沈战役里,他制定的“关门打狗”计划,硬是把国民党军困在锦州,打了场漂亮的歼灭战。 建国后,毛主席点名将组建空军的担子交给他。那会儿中国连像样的飞机都没几架,他跑到航校蹲点,飞行员练跳伞怕摔,他二话不说穿上伞包:“我先跳!你们看着!”伞开的瞬间,他还在喊:“记住动作要领,这是保命的本事!”短短几年,空军从无到有,抗美援朝时愣是敢跟美军王牌飞行员硬碰硬,背后全是他熬红的眼、磨破的鞋。 再说说1955年礼堂那事儿。敢把脚架到他肩头的,是个有点背景的干部子弟。周围人都捏把汗,知道刘亚楼的脾气——在空军部队,飞行员鞋带没系好都要被他骂一顿,何况这种当众撒野的。他没当场发作,只是盯着对方的脚,声音不高却带着寒气:“站起来,给礼堂里的人鞠个躬。”那子弟还想犟,旁边有人凑耳旁说了句“这是空军司令刘亚楼”,对方脸“唰”地白了,赶紧提鞋道歉。 有人说他太较真,不就搁个脚吗?可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他较真的从来不是自己受没受气。在航校时,地勤人员给飞机加油多算了两升,他盯着账本查了三天,最后在大会上说:“一滴油关系到飞行员的命,一分钱连着国家的家底,谁敢糊弄,我刘亚楼第一个不答应!” 从农家娃到空军司令,他身上的硬气从没变过。对敌人狠,对纪律严,对自己更不留情。1965年他病重住院,还在病床上改空军训练大纲,钢笔没水了,就用铅笔划,手抖得握不住笔,就让秘书念,他躺着改。弥留之际,他拉着战友的手说:“空军……别掉队……” 能让这位身经百战的将军动怒的,从来不是私事。那双架在肩头的脚,踩碎的是他守了一辈子的规矩,是对“平等”二字的轻慢。他这一生,用硬气护着军队的纪律,用较真托起飞天的梦想,就像他自己说的:“干革命,就得像楼一样,站得直,撑得稳。”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当年11万女军人,大尉年衔仅140余人1955年全军授衔工作中,全军有11万
【1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