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以色列国防部长伊斯雷尔·卡茨在一次形势评估会议上发出了强硬的声明,表明以色列已经非常接近实现其军事目标,而当前只剩下加沙和也门这两个战场需要解决。卡茨毫不掩饰地表示,以色列不排除对伊朗再次发动袭击的可能性,这一言论迅速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关注和广泛讨论。在同一天,位于德黑兰的外交部大楼内,中国、俄罗斯和伊朗的三国外交代表也正在紧急磋商。面对以色列的军事威胁,三国代表决定在未来数周继续举行多轮磋商,旨在协调应对因伊朗核计划而引发的危机。
随着中东战火蔓延,局势变得愈加紧张。就在三国会议当天,以色列国防军对也门的胡塞武装目标进行了大规模空袭,荷台达港遭到猛烈轰炸。港口内的军事设施、燃料储存和海军舰艇在空袭中几乎被摧毁。卡茨在讲话中明确警告:“正如我之前所说——也门的命运将与德黑兰相同。”这并非简单的口头威胁,而是以色列在战略层面的深远意图。
与此同时,加沙地区的战斗愈发惨烈。7月21日,以色列军队扩大了对加沙中部代尔拜莱赫市的地面进攻,坦克部队向市区的南部和东部推进。这场军事行动导致至少130人死亡,超过1100人受伤。根据联合国的数据显示,88%的加沙地区已经被以色列军队占领,剩下的12%的土地上挤压着超过200万巴勒斯坦人。国际组织如世界粮食计划署已发出警告,称加沙地区的饥饿危机已达到“令人震惊的绝望程度”。
面对不断升级的战争威胁,中国代表团在7月22日紧急赶赴伊朗首都德黑兰,参与与俄罗斯和伊朗的三方高级别会议。尽管关于此次会议的报道并不多,但其重要性无可忽视。会议集中讨论了伊朗核问题及相关的制裁问题,并达成了一致:三国将继续就这些问题进行多轮谈判和协调,以应对伊朗核计划可能带来的地区性危机。
此次会谈的重要性不止在于核问题,伊朗正面临着来自欧洲的最后通牒。如果美伊谈判在8月底前没有实质进展,欧洲三国将恢复对伊朗的制裁,这一紧迫的时间限制使得德黑兰会议尤为关键。与此同时,伊朗的核计划仍是焦点。美国要求伊朗彻底停止铀浓缩活动,而伊朗则坚称铀浓缩是其合法的和平核能使用权,双方的根本对立依旧没有妥协的空间。
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最新报告,伊朗的铀浓缩丰度已达60%,距离武器级核材料仅一步之遥,这一进展令美国和欧洲国家感到极度焦虑,进一步加剧了谈判的复杂性。在此次中俄伊三方会议中,俄罗斯承诺为伊朗提供原油运输保障,伊朗则通过低价石油供应来加强与中国的能源合作,而中国则推动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的应用。此举不仅帮助伊朗规避美元制裁,也助力人民币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地位提升。
中国在此次三方会议中的立场十分明确。中国一贯主张通过政治对话和多边合作解决国际争端,坚决反对单边制裁和军事威胁。中国与伊朗的能源合作关系具有战略意义。伊朗不仅是中国的主要石油供应国,而且是中国突破西方经济封锁的重要合作伙伴。通过增加石油采购并使用人民币结算,中国能够帮助伊朗减轻经济压力,同时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此外,中国在伊朗问题上的立场还关乎其能源安全。如果美国推翻伊朗现政府并扶持亲美政权,这将对全球能源供应链构成严重威胁,尤其是中国的能源安全将受到直接影响。即便俄罗斯提供能源支持,但在全球能源格局中,美国的影响力仍是不可忽视的。因此,确保伊朗政权稳定是中国的战略需要。
与此同时,以色列的军事行动仍在加剧。以色列国防部长卡茨指出,当前剩下的战场仅有加沙和也门,暗示以色列可能开启新的战线。7月22日对荷台达港的空袭,进一步表明以色列对胡塞武装的强硬态度。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在接受卡塔尔半岛电视台采访时做出了回应,他明确警告:如果以色列恢复对伊朗的攻击,德黑兰将准备进行反击。这一表态显示出伊朗在面对战争威胁时的坚决态度。
加沙地区的人道危机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应。英国、法国、加拿大、日本等超过20个国家联合发布声明,强烈要求立即停止加沙的军事行动,并批评以色列援助物资发放方式不当。英国首相斯塔默直接指出,无论是民众在援助站死亡,还是巴勒斯坦人被迫迁移,这些行为都是不可接受的。这种国际压力可能成为制约以色列军事行动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