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失败后,直隶总督琦善作为清廷代表和英军谈判,虽然此人面对外国人那是相当卑躬屈膝,但内心却是十分不屑,在他眼里:“蛮夷之国,犬羊之性,初未知礼义廉耻,又安知君臣上下?” 不仅仅琦善如此,许多大臣也是如此想法,更有甚者,比如另一位参与议和的大臣牛鉴就说:“彼虽畜类,亦具人形,譬如桀犬狂吠,本不足以论是非,及投以肉食,未尝不摇尾而贴伏。” 纵观琦善和牛鉴,一方面对英国人畏畏缩缩,一方面又对他们嗤之以鼻,根源其实就是中国五千年的夷夏之见。反观后来的崇洋媚外,其实就是国人矫正过枉,导致部分人有了奴性。 而当时,英国人也知道满清不把他们当人看,于是就较真了,还特意在《天津条约》里补上一条:以后的公文,凡是涉及英国官民的,一律不得用“夷”这个字,于是乎“蛮夷”就成了“洋人”。
鸦片战争失败后,直隶总督琦善作为清廷代表和英军谈判,虽然此人面对外国人那是相当卑
兽兽说历史
2025-07-27 20:12:49
0
阅读: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