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日本老一辈学界曾有个说法——要是当年中国没出兵朝鲜,美国大兵压根儿不会跨

韫晓生 2025-07-27 16:14:22

[太阳]日本老一辈学界曾有个说法——要是当年中国没出兵朝鲜,美国大兵压根儿不会跨过鸭绿江。可有意思的是,美国自己倒掏了3000多本专著来"复盘"这场仗,字里行间都在说同一件事:志愿军的打法,把他们打服了。   (信息来源:红歌会——“出兵朝鲜,起初只有一个半人同意!”)   1950年,刚刚诞生不到一年的新中国,满心想的都是一件事:埋头搞建设。历经百年动荡,所有人都渴望和平,渴望一个能安安稳稳过日子的环境。谁知邻国朝鲜半岛一声炮响,瞬间就把中国推到了命运的十字路口。   战争爆发没几天,美军第七舰队大摇大摆地开进台湾海峡,名义上是“协防”,实际上却是公然干涉中国内政。战火正沿着鸭绿江一步步烧向中国。   美军越过“三八线”后,根本没有停下来的意思,一路向北直逼中朝边境。总司令麦克阿瑟狂妄地宣称鸭绿江不是中韩两国不可逾越的障碍。   从1950年8月起,美军战机上千次地入侵我国东北领空,对丹东等地肆意轰炸扫射,造成大量平民伤亡。8月27日,美军飞机飞临吉林临江,俯冲扫射,百姓当场倒在血泊中;仅仅两天后,又在鸭绿江上袭击中国渔船。   这一系列行为,就是在赤裸裸地告诉中国:下一步,就是你。   局势已经坏到不能再坏。朝鲜半岛与中国东北唇齿相依,一旦朝鲜全境落入美国之手,就等于把大炮直接架在了中国的家门口。也正因如此,主席高瞻远瞩地判断,这一仗必须打,“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可做出这个决定太难了。当时党内不少领导人都倾向于不打,认为新中国家底太薄,经不起折腾,应该以经济建设为重。原本承诺提供空中掩护的苏联“老大哥”,在关键时刻却变了卦。斯大林以空军没准备好为由,几次三番地拒绝出兵。   这意味着,几乎没有空军、防空力量也弱得可怜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要独自用血肉之躯去对抗武装到牙齿、拥有绝对制空权的美军。这几乎是一场看不到胜算的豪赌。   但中国还是选择了迎战。1950年10月,应朝鲜的请求,也为保家卫国,彭德怀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分批秘密渡过鸭绿江。这支钢铁洪流,将以超乎世人想象的意志力,对抗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   面对装备精良、火力凶猛的“联合国军”,志愿军靠的是视死如归的勇气和灵活机动的战术。第一次战役中,志愿军利用美军的轻敌和情报不明,以迂回穿插的战术打了对方一个措手不及,一举扭转了战局。   第二次战役志愿军重创美军王牌骑兵第一师,让这个番号从此在美国陆军中成为历史。长津湖战役尤为惨烈,在零下三四十度的极寒天气里,志愿军第9兵团的战士们为了伏击敌人,在冰天雪地中一动不动,有写战士被冻成了永恒的“冰雕”。   战争打到这个份上,美国人发现自己陷入了一个无底洞。国内反战情绪高涨,战争开支节节攀升,却看不到胜利的希望。1951年7月,美国人不得不回到谈判桌前。此后双方边打边谈,又持续了两年。   直到1953年7月,美方才最终在停战协定上签字。这是美国建国以来,第一次在没有胜利的情况下签署停战协定。它在战场上彻底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让全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   直到今天,这场战争的红利依然存在。美国在处理对华问题时,始终对军事选项慎之又慎,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朝鲜战场留下的“心理阴影”太深。也正是这场战争打出的国威,为中国后来成功建立起可靠的国防安全体系,铺平了道路。   它在中华民族的精神深处,烙下了一个不可磨灭的印记:和平不是靠乞求得来的,尊严只能靠实力去捍卫。

0 阅读:57

猜你喜欢

韫晓生

韫晓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