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野的后辈年年大张旗鼓地搞聚会,名曰纪念革命先辈、传承革命精神。那一野的后辈是否也应该如此?二野的后辈、三野的后辈是否也应该每年来这么一出呢?志愿军的后辈是否也应该紧跟而上呢?那些用小推车支援革命战争的普通老百姓的后辈是否也应该搞搞聚会,一起缅怀他们的先辈为中国革命所作出的牺牲和奉献呢? 革命历史是我们国家的宝贵财富,四野后辈通过联谊会形式年年纪念先辈,这事儿办得挺有意义。参加的还有林彪元帅之女林立衡等,这样的活动让大家重温历史,增强责任感。类似地,在东北,他们组织过纪念辽沈战役胜利70周年活动,赴塔山阻击战、锦州战役、黑山阻击战战场祭拜,向纪念馆捐献父辈战场物品、文献资料、照片等珍贵文物,开了座谈会,交流心得。 说到纪念革命先辈,这事儿其实挺复杂的。四野后辈的聚会,确实挺让人感动的。他们通过这种方式,把那些尘封的历史重新翻了出来,让后人知道,当年的革命先辈们为了国家和人民,付出了多少心血。就像在东北的那些活动,他们去祭拜那些曾经的战场,捐献珍贵的文物,这不仅是对先辈的缅怀,更是对历史的一种传承。不过,这事儿要是放在其他部队的后辈身上,甚至那些普通老百姓的后辈身上,情况可能就不一样了。 先说说其他部队的后辈。一野、二野、三野,他们也都是革命的主力军啊,当年在战场上立下了赫赫战功。如果他们也像四野后辈那样搞聚会,是不是也有同样的意义呢?其实,我觉得这事儿不能一概而论。 每个部队的历史、背景和经历都不一样,纪念的方式也应该有所不同。比如,一野的后辈可能会更注重在西北地区的建设和发展,因为他们知道,当年的先辈们就是为了这片土地的解放和繁荣而奋斗。而二野的后辈,可能会更关注西南地区的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因为那里是他们先辈曾经浴血奋战的地方。至于三野的后辈,他们可能会更倾向于在沿海地区推动现代化建设,毕竟那里是三野当年解放的重要区域。 再来说说志愿军的后辈。抗美援朝战争,那可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志愿军战士们在异国他乡,为了国家的尊严和人民的安宁,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如果志愿军的后辈也搞类似的聚会,那意义就更大了。他们可以分享先辈们在朝鲜战场上的英勇事迹,让更多的人了解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而且,这种聚会还能增强民族凝聚力,让大家明白,和平来之不易,是无数先辈用生命换来的。 还有那些用小推车支援革命战争的普通老百姓的后辈。这些人其实是最值得尊敬的。当年,没有他们的支持,革命战争可能就不会那么顺利。他们的先辈虽然没有直接上战场,但他们的贡献同样不可磨灭。如果他们的后辈也搞聚会,那其实也是一种很好的方式,让大家记住那些默默奉献的普通人。毕竟,历史不仅仅是那些大人物的事迹,更是千千万万普通人的故事。 不过,我也有点担心。这种聚会要是搞多了,会不会变成一种形式主义呢?毕竟,纪念先辈的方式有很多种,不一定非得是聚会。比如,可以通过教育、文化活动等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革命历史。而且,如果每个部队的后辈都搞类似的聚会,会不会让人觉得有点乱呢?毕竟,纪念先辈的目的是为了让后人记住历史,而不是为了搞形式。 说到底,我觉得纪念革命先辈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但方式应该多样化。不能只靠聚会,也不能只靠捐献文物。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把这种精神融入到日常生活中,让革命精神代代相传。就像我小时候听爷爷讲革命故事,虽然没有参加过什么聚会,但那些故事一直激励着我,让我明白什么是责任和担当。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原来大家是这样防套话的
【1评论】【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