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5月25日,天刚蒙蒙亮,隆化城外的阵地上静得能听见风吹草动。战士们攥着枪趴在掩体里,眼睛盯着前方黑沉沉的隆化中学,手心全是汗,谁都知道,总攻的信号一响,一场恶战就躲不开了。三颗红色信号弹“噌”地窜上天空,把半边天都染红了,紧接着,我军的大炮“咚咚咚”地朝着苔山猛轰。敌人的火力点刚冒个头,就被炮弹掀翻。 炮火的轰鸣声震耳欲聋,大地都在颤抖。战士们的心也跟着炮弹一起起落,紧张得连呼吸都变得急促。隆化城,这座看似平静的小城,此刻却像是一座即将爆发的火山,战争的气息弥漫在每一个角落。大家都清楚,这场战斗不仅仅是为了占领一个城池,更是为了那些在黑暗中挣扎的百姓,为了那些被压迫的人民,为了即将诞生的新中国。 信号弹划破天际的那一刻,战士们的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冲!他们从掩体中跃起,像一股不可阻挡的洪流,向着敌人冲去。枪声、炮声、喊杀声交织在一起,战场上瞬间变成了一片火海。子弹在耳边呼啸,炮弹在身边爆炸,但没有人退缩,没有人害怕。因为他们知道,身后就是家乡,就是亲人,就是他们用生命守护的一切。 董存瑞和他的战友们也在冲锋的队伍中。他们一路拼杀,一路向前,像一把锋利的刀刃,狠狠地插进了敌人的防线。然而,就在他们即将突破敌人最后一道防线时,一个巨大的障碍挡在了面前——一座桥型暗堡。敌人密集的火力从暗堡中喷射而出,像是一道无形的墙,阻挡了战士们的去路。许多战友倒在了暗堡的枪林弹雨之下,鲜血染红了大地。 董存瑞看着眼前的情景,眼中闪过一丝愤怒和坚定。他知道,如果不炸掉这个暗堡,战友们还会继续牺牲,战斗也难以取得胜利。他回头看了看身边的战友,深吸了一口气,然后毅然地举起了手,向连长请战:“连长,我去炸掉它!”连长犹豫了一下,但看着董存瑞坚定的眼神,最终点了点头。 董存瑞和郅顺义两个人,带着炸药包,趁着夜色和硝烟的掩护,悄悄地接近了暗堡。子弹在他们身边飞过,炮弹在不远处爆炸,但他们毫不畏惧,心中只有一个目标:炸掉暗堡,为战友们打开胜利的道路。终于,他们来到了暗堡的桥下。然而,桥型暗堡的设计非常巧妙,没有可以放置炸药包的地方。董存瑞抬头看了看,心中一横,他将炸药包举过头顶,用自己的身体当作支架,将炸药包紧紧地顶在了桥底。 郅顺义看到这一幕,惊呆了。他知道,董存瑞这是在用自己的生命为代价,为战友们开辟一条生路。他想要阻止,但董存瑞却用坚定的眼神看着他,嘴唇微微动了动,似乎在说些什么。郅顺义后来回忆说,董存瑞当时只说了两个字,不是“为了新中国,前进”,而是“点火”。 这两个字,如同一声惊雷,在郅顺义的心中炸响。他颤抖着手,拉响了导火索。董存瑞高喊一声:“同志们,冲啊!”然后,他用尽全身的力气,将炸药包紧紧地顶在桥底。随着一声巨响,暗堡被炸得粉碎,董存瑞也壮烈牺牲。 战友们看到这一幕,悲痛欲绝,但同时也被董存瑞的英勇无畏所震撼。他们含着热泪,高喊着董存瑞的名字,冲过了被炸开的缺口,向着敌人发起了最后的冲锋。鲜血染红了大地,但战士们的意志却更加坚定。他们为了新中国,为了人民,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种精神,将永远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 董存瑞的英雄事迹,不仅仅是一个人的壮举,它代表了那个时代无数英勇无畏的战士们的精神。他们用自己的生命,为新中国铺就了一条光明的道路。虽然董存瑞的遗言只有两个字,但这两个字却包含了他对战友的嘱托,对胜利的渴望,对新中国的无限憧憬。他的名字,将永远被后人铭记,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行。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1948年5月25日,天刚蒙蒙亮,隆化城外的阵地上静得能听见风吹草动。战士们攥着
雨后清新的绿意
2025-07-25 21:05:06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