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鬼子到火红峪村搜索时,发现了一名女八路军战士,鬼子以为捡到了大便宜,

运赛过去 2025-07-26 00:19:57

1941年,鬼子到火红峪村搜索时,发现了一名女八路军战士,鬼子以为捡到了大便宜,却没想到,刚追上女战士就后悔了! 辛锐,原名辛树荷,1918年出生在山东济南章丘一个富裕的银行家家庭。她家住在大明湖畔的辛氏公馆,父亲辛葭舟是当地有名的爱国人士,早年便与党组织暗中联系,家里的大宅子成了地下联络点。辛锐从小就聪明伶俐,特别在书法和绘画上天赋异禀。她13岁能雕刻木板,16岁就在济南办了个人画展,展出的画作多以爱国为主题,引来不少人围观。她把卖画的钱全捐给了抗战前线的东北同胞,年纪轻轻就展现了大义。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她受父亲影响,毅然改名“辛锐”,意思是要像利剑一样刺向敌人。1938年,她和妹妹一起奔赴沂蒙根据地,加入八路军,开始了革命生涯。 在根据地,辛锐进了党校,认识了山东战工会的干部陈明。两人志趣相投,很快相爱,经组织批准结为革命夫妻。辛锐多才多艺,负责宣传工作,画抗战海报、刻木版画,还设计了《大众日报》的报头,字迹苍劲有力。她还编排文艺节目,教群众唱抗战歌曲,嗓子亮堂,带着大家伙儿一起唱,士气一下就起来了。她的画作和节目在根据地传得特别广,成了鼓舞人心的抗战符号。她和陈明各忙各的,夫妻俩都在岗位上默默付出,直到1941年11月那场残酷的扫荡打乱了一切。 那年11月,日军集结了5000多人的兵力,对沂蒙根据地展开大规模扫荡,目标直指抗大一分校和山东分局机关。大青山一带山高路险,八路军和党政机关只能在山里打游击,边躲边找机会反击。辛锐所在的党政机关临时编入县大队,在崇山峻岭间辗转转移。11月29日晚,抗大一分校的队伍分散到胡家庄、杨家庄一带,辛锐随队驻扎在大古台村。第二天早上,她和陈明在村里的山坡上匆匆碰面,两人只来得及挥挥手,各自赶往战场。陈明去了阻击敌人的前线,辛锐则随机关继续转移。谁也没想到,这一眼成了永别。 当天晚上,陈明在阻击战中牺牲,辛锐也在猫头山的一场激战中受了重伤。她小腹中了枪,膝盖骨被子弹打碎,血流了一地,当场昏了过去。战友冒着枪林弹雨把她抬到火红峪村的临时救护点,卫生员用仅有的纱布和药水给她包扎伤口。日军很快追到火红峪村,挨家挨户搜查,村民的柴堆和水缸都被翻得乱七八糟。卫生队没办法,只好把辛锐转移到村外的一个山洞,派了个女战士照顾她。山洞又冷又潮,洞口用枯藤遮着,勉强能藏身。 第二天一早,日军加大了搜山力度,喊声和脚步声越来越近。卫生队赶紧组织突围,四个战士抬着辛锐的担架沿着山脊小路转移。山路窄得只能过一个人,担架老是卡在石头缝里,走得磕磕绊绊。日军一个小队发现了他们的踪迹,十几个士兵端着枪追了上来,带队的日军小队长挥着军刀,嚷嚷着要抓活的,以为逮到一个女八路是天大的便宜。辛锐听见敌人逼近,拼尽全力从担架上滚下来,摔在满是碎石的坡地上,伤口裂开,血流得更多了。 她靠着一块大石头,咬着牙从腰间掏出仅剩的两枚手榴弹,手抖得厉害,铁壳上全是血。她朝战友喊了声让他们快撤,自己留下断后。战友含着泪隐进树林。日军一窝蜂冲上来,离她只有十来米远,嚷嚷声震得耳朵疼。辛锐拉开手榴弹的引线,用尽全身力气扔了出去。两声巨响震得山谷嗡嗡作响,火光和浓烟冲天,几个冲在前面的日军当场被炸得血肉模糊。小队长手臂被炸伤,疼得直叫唤,气急败坏地喊着让士兵开枪。枪声像暴雨一样响起,辛锐身中数弹,倒在血泊里,手里还攥着一枚没来得及扔的手榴弹。 辛锐的牺牲让日军吓了一跳,伤亡不小,暂时退了回去,战友们也因此争取到时间安全撤离。她的英勇事迹很快传遍了根据地,战士和群众都深受震撼。火红峪村的乡亲们冒着风险把她的遗体埋在山坡上,立了个简单的石碑,碑上的字迹模糊但满含敬意。战友们收拾她的遗物时,找到一本沾血的素描册,里面画满了抗战的场景和群众的笑脸,每一笔都带着她的信念。抗战胜利后,辛锐的父亲把家产捐给新中国建设,告慰女儿的英魂。辛锐和陈明的故事在沂蒙地区流传至今,成了激励后人的精神火炬。

0 阅读:22
运赛过去

运赛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