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齐白石儿子家被划为地主,财产全部充公,还要遭受批斗枪毙。这让齐白石惶恐不安,无奈之下只好写信给老乡毛主席“走后门”,恳求他向地方政府打个招呼。 齐白石,提起这个名字,谁不想到他那些栩栩如生的虾、蟹和花鸟画?这位中国画坛的泰斗,作品能卖出天价,名声传遍四海。可就在1950年,这位老艺术家却摊上了大事——他儿子家被划成地主,财产全被没收,家人还面临批斗甚至枪毙的危险。眼看家破人亡就在眼前,86岁高龄的齐白石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他能怎么办?最终,他提起笔,给远在北京的老乡毛主席写了一封求助信。 要说齐白石,得先聊聊他这一辈子是怎么过来的。1864年他出生在湖南湘潭一个普通的农家,小时候家里穷得叮当响,常常扛着锄头下地干活。没人想到,这个放牛娃后来能成为画坛大腕。他小时候没钱上学,只能自己摸索着学画,拿树枝在地上画花草虫鱼。到了十多岁,他学了木匠手艺,顺便临摹《芥子园画谱》,算是正式入了画画的门。 27岁那年,他拜了湘潭有名的读书人胡沁园为师,开始学诗文和画画,慢慢琢磨出自己的风格。他的画不走高雅路线,专画乡间常见的花鸟草虫,简简单单几笔,就能把东西画得活灵活现。后来,他跑遍了大半个中国,桂林、苏州、北京都留下了他的足迹。1919年,他在北京安了家,住在一个小四合院里,天天琢磨画画和篆刻。他的画越来越有名,连外国人都抢着买,成了中国艺术的一张名片。 1950年,新中国刚成立没多久,全国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这场运动的目标很明确:打倒地主,把土地分给穷人。那时候,农村里划分成分是个大事,谁家要是被划成地主,麻烦就大了。财产得全部充公,人还得被拉出来批斗,严重的甚至会被枪毙。政策是铁面无私的,但执行起来,地方上难免有点乱。 齐白石的儿子齐良迟,当时住在湖南老家。他家的情况不算太清楚,但按照当时的标准,可能因为有点田地或者家底稍微厚实,就被划成了地主。这在当时不是什么稀奇事,很多普通人家都稀里糊涂地被扣上了地主的帽子。齐良迟家一下子被抄了个底朝天,家人被揪出来批斗,眼看着命都保不住了。消息传到北京,齐白石坐不住了。毕竟是自己的亲儿子,谁能眼睁睁看着家人遭殃? 齐白石那时候已经86岁,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好,但脑子还清楚。他知道,凭自己一个老画家的力量,根本没办法跟地方上的政策硬碰硬。思来想去,他想到了毛泽东。毛主席是他的湖南老乡,虽然两人岁数差了快30岁,但同乡的情分还在。更重要的是,毛泽东那时候已经是新中国的最高领导人,说句话比啥都管用。 于是,齐白石提笔写了一封信。信里没啥花哨的词,就是老老实实把儿子家的情况说了,求毛主席帮帮忙,给湖南那边打个招呼。他写完后,找了个信得过的人,把信送到了中南海。送信的过程挺辛苦,那时候交通不便,北京到中南海也不近,但这封信总算送到了毛主席手上。 毛泽东收到信后,认真看了。齐白石的名气他肯定知道,毕竟这位老乡可是中国画坛的顶梁柱。毛主席挺念旧情,再加上齐白石年纪那么大,亲自写信求助,他也不好不管。于是,他写了个批示,让人转告湖南地方政府,意思是这事得妥善处理,别太过火。没多久,湖南那边就传来了消息,齐良迟家的处理被调整了,家人总算保住了性命。 这事之后,齐白石对毛主席感激得不得了。他觉得光靠一封信不够,得有点实际表示。于是,他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画了一幅画,又写了一幅书法,托人送给了毛主席。这礼物不光是谢意,也是两人交情的一个见证。 其实,齐白石和毛主席的联系早在1949年就有了。那年,通过一个叫周世钊的朋友介绍,两人开始有了来往。齐白石还专门刻了两方印章,上面写着“毛泽东”三个字,送给了他。1950年春天,毛主席在中南海请齐白石吃饭,两人聊得挺投机。后来几年,齐白石还送过几次画,每次毛主席都让人送点润笔费回来,表示尊重。 到了1952年,齐白石又画了一幅画当节日礼物,毛主席还亲自回了信感谢。两人虽然一个是艺术家,一个是政治家,但这份老乡情谊一直没断。1957年,齐白石93岁那年在家中去世,毛主席还派人送了悼词,算是给这段忘年交画了个句号。
彭总本来确是想杀人立威的,毕竟四野横扫南中国以后,多少有点骄兵悍将的的意思,如果
【24评论】【8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