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陈行甲去找一个上级汇报工作,上级对他说:“你不过是个县委书记,老子是州委书记,十次约见见你一次就是给你面子。”转身之际,陈行甲直接将87位贪腐人员送进监狱。 2016年,湖北巴东县委书记陈行甲带着满腔热血去找州委书记汇报工作,却撞上一句刺耳的冷嘲:“你不过是个县委书记,老子是州委书记,十次约见见你一次就是给你面子。”这话像根针扎进他心里,可他没低头认怂。转身之间,他直接掀翻了87个贪腐分子的老巢,把他们送进了监狱。 陈行甲,1971年出生在湖北兴山县,家里条件一般,但从小就对家乡有感情。1992年,他从湖北大学数学系毕业,先在兴山县燃化局干起,算是基层起步。1994年,他调到经协委当副科长,工作能力开始显山露水。2002年,他考进清华大学读公共管理硕士,后来还跑去美国芝加哥大学深造,脑子里的管理思路和眼界都拓宽了不少。 2011年,他被派到巴东县当县委书记。这地方在巫山深处,是个国家级贫困县,穷得叮当响,问题还一大堆。他上任后没摆架子,带着笔记本跑遍了全县的山沟沟,摸清了每个村缺啥少啥。他发现有些村连水电都没有,路雨天一踩全是泥,孩子上不起学,这些都成了他心里的一本账。 干实事改变巴东 陈行甲不是光说不练的主儿。上任后,他推了好几件民生大事。先是修了五条跨县公路,把山里的货运出去,打破了闭塞的死局。他还瞅准巴东的自然风光,搞起旅游业,吸引外地人来玩,村民腰包慢慢鼓了。对贫困户,他发种羊、茶苗,还派技术员教怎么养怎么种,手把手带着干。在他手上,巴东的面貌变了样,老百姓日子好过了点。 可问题没那么简单。县里有些工程看着花钱不少,实则豆腐渣。比如防洪堤花了几千万,一场大雨就塌了,账目上漏洞多得像筛子,钱不知跑哪去了。陈行甲心里清楚,这背后有猫腻。 2016年,陈行甲带着一堆材料去州里汇报,想争取点支持。那天他敲开州委书记办公室的门,满心期待能聊出点结果。可对方连头都没抬,听了几句就不耐烦,甩出一句“你不过是个县委书记,老子是州委书记,十次约见见你一次就是给你面子”。这话够狠,直接把陈行甲的热情浇了个透心凉。他没吭声,转身就走,但这口气咽不下去。 回到县里,他没萎靡,反而憋着一股劲儿。他知道,光靠抱怨没用,得干点实的。他开始翻账本,查工程,一个个数、一页页抠,硬是挖出了87个涉案人员的证据。这些人里有县里的干部,也有商人,甚至还牵扯到州里几个领导。材料堆起来两尺高,全是铁证。 陈行甲明白,县里这点力量动不了这么大的网。他连夜收拾好证据,开车直奔省城,递给了省纪委。省里反应很快,派调查组下来,一查一个准,87个人全栽了。这事儿在巴东炸开了锅,老百姓拍手叫好,毕竟这些贪腐的家伙坑的是大家的血汗钱。 这场反腐不光收拾了县里的蛀虫,还把州里几个领导揪了出来。陈行甲用行动证明,他不是好欺负的。他在巴东干了五年,带着全县摘了贫困帽,六成多贫困户日子过得像样了。2015年,他还被评为“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全国才102人,他算一个。 2016年12月,陈行甲任期满了,选择辞职不干了。有人猜他反腐得罪人太多,站不住脚;也有人说他任务完成了,想退下来喘口气。不管咋说,他没闲着,转头创立了深圳市恒晖公益基金会,专搞大病救助和教育帮扶。他用另一种方式接着帮人,挺接地气的。 现在的巴东成了旅游地,山里的玻璃栈道、农家乐都火了。游客问起当年的反腐故事,本地人总说,那个书记没走远,还在茶园里教人采茶呢。陈行甲脱了官服,还是那个为民干实事的汉子。
2016年,陈行甲去找一个上级汇报工作,上级对他说:“你不过是个县委书记,老子是
运赛过去
2025-04-28 10:58:13
0
阅读: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