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美国驻北约大使称,中国通过俄罗斯打“代理战争”,还指责中国“资助乌克兰

财先生观天下 2025-07-25 18:57:37

7月22日美国驻北约大使称,中国通过俄罗斯打“代理战争”,还指责中国“资助乌克兰战场杀戮”。 所谓“代理战争”,核心是一方操控另一方进行武装冲突,可中国在俄乌问题上的立场始终明确。 那就是劝和促谈,推动停火止战,从未向任何一方提供武器,这是国际社会有目共睹的事实。 反倒是美国不断运送武器给乌克兰,甚至公开支持乌克兰,美国才是那个打代理战争的人。 要知道俄乌冲突爆发后,西方对俄实施能源制裁,反而为中俄能源合作创造了更紧密的条件。 俄罗斯需要稳定的能源出口市场,中国需要多元化的能源供应,这种互补性的合作完全合理合法,与“资助战争”没有任何关联。 美国自己一边对俄喊着制裁,一边却从未真正停止从俄罗斯进口铀等关键资源,这种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做派,实在难以服众。 再看特朗普所谓的“次级制裁”,扬言对继续购买俄石油的国家征100%关税,且不说这种单边制裁本身就违背国际贸易规则,单从执行层面看,难度极大。 中国、印度、巴西等国,与俄罗斯的能源贸易庞大,强行加征关税,最终只会抬高美国国内能源价格,加剧通胀压力,损害美国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 特朗普此前类似的施压从未落实,这次恐怕也难例外,毕竟现实的经济利益,终究比政治口号更有分量。 西方所谓“中国助俄稳定经济、削弱西方制裁”的说法,本质上是想把自身制裁失效的责任转嫁他人。 西方对俄制裁本就存在诸多漏洞,欧盟内部在能源禁运问题上始终分歧不断,不少欧洲国家私下仍在通过各种渠道获取俄能源。 而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的主要是能源、矿产等原材料,出口的则是机电产品、轻工业品等。这种正常的经贸往来,不应被政治化解读。 事实上美国真正在意的,是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影响力的提升,以及中俄关系的稳步发展让其感到了不安。 俄乌冲突爆发后,美国试图通过全面制裁孤立俄罗斯,却发现俄罗斯并未被打垮,反而通过与其他国家的合作维持了经济基本盘,这让美国的霸权逻辑受到了挑战。 于是美国便试图给中国扣上“帮凶”的帽子,干扰中国的发展,破坏中国的国际形象。 但这种手段显然行不通。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国际事务中秉持公平正义,不会被任何国家的舆论施压所左右。 中俄合作不针对第三方,也不受第三方干扰,完全基于国际法和两国共同利益。 美国与其纠结于给中国贴标签,不如正视俄乌冲突的根源,承担起大国应有的责任,推动冲突双方回到谈判桌前,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正道。 说到底,美国的这些言论和威胁,不过是想通过制造对立来维护自身霸权。可时代早已变了,单边制裁、政治操弄越来越不得人心,多极化趋势不可阻挡。 中国会继续按照自己的节奏和原则处理国际事务,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这一点,不会因为任何外部势力的指责而改变。

0 阅读:21

猜你喜欢

财先生观天下

财先生观天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