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终于看明白:俄罗斯背后真正的靠山,不是伊朗,不是朝鲜,而是中国。更让人意外的是,中国的一句“绝不送军援”,比送十万吨军火还值钱。 俄罗斯被西方制裁得够呛,欧洲不要他们的油气,俄罗斯就把目光转向了东方。中国二话不说,直接成了俄罗斯最大的买家。 2023年中俄贸易额蹭蹭涨到了2401亿美元,其中能源占了大头。俄罗斯的石油、天然气、煤炭,以低于市场价卖给中国,中国制造业成本降低了,出口竞争力更强。 远东地区开发也开了绿灯,中国企业参与基础设施项目,海参崴港口使用权扩大,物流更顺畅。矿产资源方面,俄罗斯的镍、铝等金属出口到中国,满足了电动车和电子产业需求。 中国经济本来就稳,这下子能源供应更可靠,通胀压力小了。总的来说,中国通过这场战争,巩固了能源安全,经济上得了实惠。 而且,中国在联合国多次投弃权票,避免支持对俄制裁。比如2023年2月,联合国安理会就乌克兰局势紧急召开会议,一份由西方国家起草的涉乌决议草案再度引发激烈交锋。当美西方国家以“正义审判”姿态推动决议时,中国第7次投下弃权票。 此次草案核心内容包括:要求俄罗斯立即撤军、设立特别法庭追责“战争罪”、授权冻结俄海外资产用于重建。看似正当的条款实则暗藏玄机。 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院报告指出,草案刻意模糊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的历史经纬,对北约五轮东扩只字不提。 更关键的是,援引《联合国宪章》第七章的表述,实质为军事干预预留法律接口——这种选择性叙事,恰是中方强调“不能头痛医头”的深层考量。 中方代表张军的发言释放三重信号:历史经纬论,强调冲突根源在于“安全不可分割”原则遭破坏;平衡性原则,反对将安理会变成“地缘政治工具”。这并非简单的中立表态。 不军援的价值更是不可估量。中国未提供军援,但通过经济合作间接支持。比如芯片、稀土、人民币结算等。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签署了一项命令,把五家中国公司拉进了黑名单,理由是这些公司涉嫌给俄罗斯提供无人机零部件,而这些无人机被用来攻击乌克兰。乌克兰还爆出数据,说俄罗斯无人机里65%的零件都来自中国。 2025年7月,俄罗斯的无人机被击落,散落的零件里居然发现了“中国制造”的痕迹。乌克兰国家安全局顺藤摸瓜,查出这些零部件来自苏州、深圳和宁波的几家公司。 没过几天,7月8日,泽连斯基就下令制裁了这五家企业,说它们在支持俄罗斯的军事行动。乌克兰外长西比加还特意在社交媒体上发了照片,展示了一块标有“苏州制造”的电路板,生产日期是2025年5月23日。 乌克兰方面还甩出数据,说在2025年5月发现的俄罗斯Geran-2无人机里,中国产的电子元件占比高达60-65%,这比例比美国的、瑞士的零部件都要高。 中国的中立立场和实际行动,让俄罗斯在战场上有了底气,也让美国投鼠忌器。中国不想卷入大国冲突,更不想成为美国的矛头所向。通过保持中立,中国既能维护自身利益,又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大的影响力。 中国的这种策略,既不是亲俄反美,也不是隔岸观火,而是在复杂的国际局势中寻找平衡,为自己争取最大的战略空间。
乌克兰人愤怒了。俄乌谈判桌上,俄罗斯代表团团长梅津斯基一句话直接把舆论掀了个底朝
【387评论】【215点赞】
天使之吻
这样賺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