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5年8月21日,坚守81天的江阴城破,阎应元被俘,并被带到大清贝勒爷尼堪面

品古观今吖 2025-07-25 11:16:30

1645年8月21日,坚守81天的江阴城破,阎应元被俘,并被带到大清贝勒爷尼堪面前,“见到贝勒爷,还不下跪?”军兵呵斥道。

那年,江阴城墙在清军持续81天的猛攻下轰然倒塌,硝烟中,满身血污的阎应元被五花大绑押至清军大营。

贝勒尼堪高坐帐中,两侧刀斧手林立,寒光映着帐内摇曳的火把,当士兵厉声呵斥“见到贝勒爷,还不下跪”时,阎应元昂首冷笑:“建虏清妖,岂不知此乃华夏,尔等不请自来,还狺狺狂吠,安知羞耻?”

话音未落,帐外骤然卷过一阵狂风,吹得军旗猎猎作响,仿佛十万江阴亡魂的呜咽。

这场被后世称为“江阴八十一日”的惨烈守城战,始于一道改变历史的剃发令。

清军南下时要求“留头不留发”,江阴百姓却用锄头镰刀回应“头可断,发不可剃”。

原本管理监狱的九品小官阎应元被推举为统帅,他连夜将火药装进棺材冒充军饷,用门板裹铁索加固城墙,甚至发明能发射火砖的“火锤弩”。

城里粮绝就吃树皮,箭尽便扎草人诱敌,连妓 女和囚犯都登城投石,清军调来24万大军和200门红衣大炮,三位亲王坐镇督战,却在这座弹丸小城前折损7万余人。

尼堪听着阎应元的怒骂,心中满是怒火,身为满洲贵族的他难以理解,为何这群江南百姓宁肯全城死绝也不肯剃发易服。

他或许不知道,江阴人守的不仅是头发,更是衣冠文明最后的尊严,当南京的弘光帝跪着投降,当扬州十日屠杀震慑江南,唯有江阴敢对着如潮清军竖起中指。

阎应元在城破前刻在东门的绝命诗,至今读来令人血脉贲张:“八十日带发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十万人同心死义,留大明三百里江山。”

清军帐中的对峙突然被一阵骚动打断,押解阎应元的士兵发现他胸前的伤口正汩汩冒血,这位硬汉在城破时已自刺胸膛,又投湖被捞起。

尼堪慌忙令军医救治,倒不是心存怜悯,而是想留个活口向清廷请功,没曾想阎应元却猛地挣开绷带,任由鲜血浸透囚衣:“吾辈跪着活了三百年,今日但求站着死!”

后来乾隆虽给阎应元追谥“忠烈”,却删改了江阴县志里“满城杀尽,然后封刀”的记载。

当黄昏的残阳染红江阴城墙,最后一支守军正在文庙血战,训导冯厚敦把孔子牌位绑在背后,手持卷刃的钢刀力战而亡,书生许用组织童子军巷战,更有个无名女子殉节前在墙头题诗:“活人不及死人香”。

这些碎片拼出末世悲歌,也照见野蛮与文明的殊死较量,清军屠城后统计幸存者,仅53人藏身寺观塔顶,恰似阎应元骂尼堪时说的:“尔等纵得江阴,不过一座空城!”

三百年后,人们发现江阴南门城墙砖上嵌着“忠义之邦”四字,那是道光年间知县偷偷砌上去的,用的正是当年守城火器熔铸的铅铁。

阎应元骂醒的不只是尼堪,还有后世每个苟且偷安的灵魂,当我们在史书里读到他怒斥贝勒的片段,恍惚能看见血色残阳中,那个拖着镣铐却脊梁笔直的身影,正用最后气力吼出:“江阴,跪天跪地跪父母,不跪禽兽!”

0 阅读:51

猜你喜欢

品古观今吖

品古观今吖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