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获得承诺,对美态度生变 7月24日,欧盟接连做出两项重大举动。首先是访问中国,与中方展开积极会谈,双方达成共识,决定进一步扩大开放,推动互利共赢。中方作出相关承诺,而欧盟方面也表示将重新评估与中国的整体关系。 与此同时,欧盟各成员国投票通过一项重要提案,计划对总额高达930亿欧元的美国产品征收报复性关税。若后续与美方谈判破裂,美国出口至欧洲的土豆、牛仔裤、飞机、汽车、电器等商品都将面临加税风险。 其实,在出访中国之前,欧盟对待美国的态度并不明朗。一方面希望能通过协商解决分歧,另一方面也考虑采取制裁措施以应对美国的强硬做法。 欧盟内部意见并不统一。法国和德国更倾向于先尝试谈判,若谈判无果再以关税回应,准备与美方一决高下。而一些中小国家则态度谨慎,担心激化矛盾影响本国对美出口,希望维持与美国的合作关系。 但现实是,美国对欧盟的诉求反应冷淡,不但以高价向欧盟出售能源,还要求其为援助乌克兰所提供的军备承担费用,同时坚持保留15%的基础关税。这一系列行为不仅损害了欧盟的国际地位,也动摇了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的政治威信。 虽然冯德莱恩本人当前并不在欧洲,但欧盟成员国已经收到清晰信号,因此一致通过了加征关税的决议,藉此增强对美谈判的筹码。 当然,美国方面也开始调整策略。在早前与菲律宾总统的交流中,美国总统三次提及“与中国关系良好”,这显示出他也希望缓和对华关系,借助中国的产业链和消费市场提振本国经济。 如果能在2025年下半年实现GDP连续增长3%的目标,那对于2026年中期选举而言,美国政府将大幅减轻政治压力。
新一轮贸易协商,中方随行人员变了?美财长拒绝,欧盟比美国还急。时隔一个月,中美贸
【2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