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王英布的宠妾和将领贲赫饮酒作乐,关系暧昧。事发后,贲赫逃去长安,对刘邦说:“陛下,英布聚集十万大军,将要造反。” 英布造反的直接导火索,是一场荒诞的桃色事件。 英布的一个爱妾身患疾病,常到淮南国都城寿春的医家诊治。贲赫因住在医家对面,多次向这位宠妾馈赠厚礼,甚至陪同饮酒。 此事被英布得知后,疑心贲赫与爱妾有染,欲将其逮捕。贲赫惊惧之下,连夜乘坐驿车逃往长安,径直向刘邦告发英布 "谋反有端"。 但这起桃色纠纷仅是叛乱的表面诱因,真正推动英布造反的,是汉初异姓王与皇权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 早在英布谋反前两年,刘邦已对异姓王展开系统性清洗:汉十年(前197 年),韩信被诬谋逆,斩于长乐宫钟室;汉十一年(前196 年)春,彭越被以 "反形已具" 的罪名诛杀,其肉被剁成肉酱分赐诸侯。 当彭越的肉酱送到淮南国时,英布正在狩猎,目睹惨状后 "大恐",预感到自己将是下一个目标。 英布本是项羽旧部,后率部叛楚归汉,虽助刘邦击败项羽,却始终被视为 "外人"。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异姓王拥兵自重,占据大片土地,构成严重威胁。 英布的淮南国辖九江、庐江、衡山、豫章四郡,疆域囊括今安徽南部、江西全境及湖北东部,拥有十万精兵,且控制着长江中游的战略要地,其军事力量足以让刘邦忌惮。 更让刘邦警惕的是英布的军事才能,英布早年在项羽麾下时,曾以 "常为军锋" 著称,巨鹿之战中率先渡河击溃秦军,入关后被封为九江王。 归汉后,英布率部参与垓下之战,是击败项羽的主要力量之一。这样一位兼具实力与威望的异姓王,在韩信、彭越相继覆灭后,自然成为刘邦眼中最大的隐患。 贲赫的举报恰好给了刘邦动手的借口,刘邦派使者前往淮南国查验,英布见朝廷使者突然到访,联想到彭越的下场,索性起兵。 英布起兵的时间是汉十一年(前196 年)7月,比记贲赫告状晚了约两个月 英布召集将领发布起兵宣言:"上老矣,厌兵,必不能来。使诸将,诸将独患淮阴、彭越,今皆已死,馀不足畏也。" 这番话既反映了英布对刘邦身体状况的判断,也暴露了他对汉军将领的轻视。 英布的起兵计划极具战略眼光,他深知汉军主力远在关中,南方诸侯中唯有长沙国与自己有姻亲关系(英布之妻为长沙王吴芮之女),其余如荆王刘贾、楚王刘交均为刘氏宗亲,必然站在刘邦一边。 因此,英布采取 "先弱后强,席卷东南" 的策略:第一步,突袭荆国斩杀荆王刘贾,尽收其兵众;第二步,渡过淮河进攻楚国,大败楚王刘交的军队,将淮北地区纳入掌控;第三步,沿淮河一线布防,准备迎击汉军主力。 短短三个月内,英布的势力从淮南国扩张到荆、楚故地,控制了淮河中下游的大片区域,兵力增至二十万,成为汉初以来规模最大的叛乱势力。 刘邦得知英布叛乱的消息时,本欲派太子刘盈率军出征。但吕后以 "太子年少,诸将皆陛下故等夷,今使太子将,此无异使羊将狼也" 为由极力劝阻。 最终刘邦决定抱病亲征,率三十二万大军从长安出发,同时下令赦免死罪以下的囚犯充实军队,并征调关中、河北等地的郡国兵前往前线。 双方的决战爆发在蕲县以西的会甀,英布沿用了他在项羽麾下时的战术:列阵如项羽军,精锐在前,两翼包抄,试图以凌厉攻势击溃汉军。 刘邦在阵前望见英布的军阵,不禁想起当年项羽的威势,心中颇为忌惮,于是在阵前喊话:"何苦而反?" 英布直言不讳地答道:"欲为帝耳!" 这番对话彻底撕破了双方最后的伪装,也坚定了刘邦平叛的决心。 战斗初期,英布的军队凭借高昂的士气占据上风,汉军右翼一度被击溃。但刘邦很快调整战术:一方面派灌婴率骑兵袭扰英布的后方补给线,另一方面命郦商率步兵正面牵制,自己则亲率主力从左翼迂回。 激战中,刘邦被流矢射中脚部,却仍坚持在军中指挥,极大地鼓舞了汉军士气。 关键的转折点出现在英布军中出现哗变,原来,英布实行严苛的征兵政策,强制楚、荆两地百姓从军,引起广泛不满。 刘邦抓住这一机会,派使者潜入英布军中散布消息,声称 "降者免罪,复其爵位"。许多被裹挟的士兵纷纷倒戈。 蕲县战败后,英布率残部向南逃亡,试图退回淮南国重整旗鼓。但此时他的后方已被汉军所破。 英布无奈之下,只得率百余名亲信投奔长沙国。长沙王吴臣表面上接纳英布,暗地里却早已接到刘邦的密令。 在英布抵达长沙国边境的番阳时,吴臣派人诱骗他说:"汉兵已退,可暂避山中待时而动。" 英布信以为真,随使者前往一处民宅休息,结果被预先埋伏的武士刺杀。 刘邦在得知英布被杀的消息后,并未感到轻松。持续数月的平叛战争让他本就虚弱的身体雪上加霜,箭伤恶化。 刘邦在返回长安途中路过沛县,召集故旧饮酒作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歌声中既有平叛成功的豪情,也有对江山永固的忧虑。
张灵甫到底啥水平?真是马谡吗?还是让战场来回答吧。孟良崮战前,作为进攻华野总
【1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