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斯大林坟墓被挖开,军官们将其从水晶棺中抬了出来,迅速剥去他军服上的金纽扣,换上铜纽扣,随后将他装入一口普通棺材,这到底怎么回事? 斯大林去世8年后,赫鲁晓夫下令,将斯大林从水晶棺中移走,另外葬在不起眼的小角落。 这个决定高票通过,对此感到疑虑的只有3人。就连这3人也不敢提出反对,只能用弃权表示出一点儿不赞同。 从1956年开始,赫鲁晓夫全面否定斯大林,用了8年时间才将这一行动推到高潮。 迁葬斯大林的行动,是一个时代改头换面的象征,赫鲁晓夫终于将斯大林从圣坛上去赶下来。 从挖开坟墓到放进简易的墓穴,整个过程只用了短短1个小时。 斯大林从苏联万众敬仰的列宁墓中销声匿迹,不过他在赫鲁晓夫心中留下的印记,恐怕是赫鲁晓夫想忘记也无法忘记的。 赫鲁晓夫曾是斯大林狂热的追随者,他迫切地抓住一切机会,在斯大林面前表现自己。 想要赢取斯大林信任的人太多了,从矿区出来的赫鲁晓夫,只不过是不起眼的一个小角色。 苏联内部斗争激烈,赫鲁晓夫热情地投入其中。当时他在莫斯科的工业学院学习,不过校园内热火朝天的氛围,让赫鲁晓夫没有了学习的劲头。 在那些人潮汹涌的辩论中,总能看到赫鲁晓夫挤在前排的身影,他的积极表现为自己赢得了一次机会,赫鲁晓夫被提拔为学院的党支部书记。 这成为赫鲁晓夫政治命运的转折点,在学院里,他认识了党支部的阿利卢耶娃。阿利卢耶娃是斯大林的妻子,借由这层关系,赫鲁晓夫在斯大林面前露了脸。 除了积极参与党内活动,表现自己对斯大林狂热的支持,赫鲁晓夫对阿利卢耶娃竭力讨好。 在阿利卢耶娃的印象里,赫鲁晓夫是一个充满热情和活力的青年,对斯大林有热忱的向往。 斯大林没少从阿利卢耶娃这里听到赫鲁晓夫的好话,久而久之,他也逐渐对赫鲁晓夫看重起来。 赫鲁晓夫最大的特点就是拥有极强的活动能力,他的行动力和一张三寸不烂之舌,让他在工作中十分突出。 只要有赫鲁晓夫在,斯大林不需要费力吆喝,赫鲁晓夫会喊到声嘶力竭,为斯大林摇旗呐喊。 不过这种强烈的情绪有时也有会变得歇斯底里,每当赫鲁晓夫“上头”的时候,他就会失去理智,不管不顾地展露出他的粗鄙。 人人都知道,就连赫鲁晓夫自己也承认,缺乏文化素养和理论知识,是赫鲁晓夫最大的短板。 斯大林看重赫鲁晓夫工作起来的热情,同时鄙夷赫鲁晓夫的野蛮。即使将赫鲁晓夫提拔到高位,斯大林依然没有尊重过赫鲁晓夫的品格。 在苏联高层的私下聚会中,斯大林经常要求赫鲁晓夫出来跳舞给众人取乐。 身材圆滚滚的赫鲁晓夫,不管心里有多不情愿,都要带着笑,在众人的哄笑中跳得满头大汗。 平日里就是这样的相处,斯大林自然也没有将赫鲁晓夫纳入到核心名单中,在他的预料中的继任里,从没有斯大林的名字。 赫鲁晓夫在斯大林面前,一直是小心翼翼的,他甚至曾为了给儿子求情向斯大林下跪。 越是畏惧,越是无法随心所欲展露出的自己的不满,多年来赫鲁晓夫积攒了许多怨气。 在斯大林去世之后,赫鲁晓夫过往压抑的情绪终于爆发,他否定斯大林,丑化斯大林,将斯大林过去制定一切推翻,成为赫鲁晓夫在任时的主流。 1961年,这些“发泄”达到顶峰,赫鲁晓夫召开了投票,要将斯大林从列宁墓中迁出来。 这场秘密行动被称为“落叶”,赫鲁晓夫要清理斯大林时代最后的余晖。 所有参与行动的官员都要求严格保密,他们制定了一个掩人耳目的方案,趁着夜色将红场围了起来。 经过特殊防腐处理的斯大林遗体,看上去依然和死去时一样,官员们打开水晶棺时忍不住晃神。 他们换下斯大林军服上的金钮扣,摘掉英雄勋章,将纽扣替换为没有光泽的黄铜纽扣,然后将斯大林抬到一具普通的木制棺材中。 连月光都照不到那个角落,斯大林就被安葬在那里,没有头衔和夸耀,只有一行简单的姓名和生卒年,这就是斯大林长眠的地方。 参考资料:斯大林遗体为何突然从列宁墓中迁出?——中新网
1961年,斯大林坟墓被挖开,军官们将其从水晶棺中抬了出来,迅速剥去他军服上的金
老阿七说史
2025-07-24 15:07:29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