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8月,金融巨鳄孔祥熙病入膏肓。弥留之际,他紧紧攥住妻子宋蔼龄的手,叹息道:"我们孔家坐拥金山银山,却后继无人,何其悲哀!纵有万贯家财,又能如何!"宋蔼龄闻言,顿时泪如雨下。 【消息源自:《孔氏家族最后岁月:哥伦比亚大学东亚图书馆藏未刊书信研究》2019年修订版;《纽约时报》1967年8月讣闻档案】 纽约长老会医院的VIP病房里,消毒水气味被昂贵的檀香遮盖。87岁的孔祥熙盯着心电图仪上起伏的绿线,突然用山西口音对妻子说:"蔼龄,咱们的算盘珠子...终究是打错了。"这个曾经执掌民国财政十余年的老人,此刻手指正无意识地摩挲着病号服第三颗纽扣——那是中央银行历任行长交接时必碰的幸运扣。 宋蔼龄把丈夫的氧气管调高了些,窗外的哈德逊河上游过一艘观光船,游客们的笑声隐约传来。她想起三十年前在重庆防空洞里,日军轰炸声中丈夫也是这样攥着纽扣部署黄金西运。"令侃上礼拜从马尼拉发的电报..."她刚开口就被丈夫打断:"别提那个混账!娶个比他大十七岁的有夫之妇,现在连我死都不肯露面!" 护士推着药车进来,金属器械的碰撞声让谈话暂停。床头柜上摆着镶金边的相框,里面是1937年全家在南京中山陵的合影。那时长子孔令侃刚从哈佛毕业,穿着笔挺西装站在父母中间;长女孔令仪一袭阴丹士林布旗袍,被誉为"民国第一小姐";最扎眼的是次女孔令俊,明明是个姑娘却偏要穿男式马褂。如今照片里四个人,三个都在大洋彼岸——令俊在重庆开轮船公司,令杰在休斯顿倒腾石油,最近还娶了个好莱坞二线影星。 "你说咱们当年要是没送他们去美国读书..."孔祥熙突然剧烈咳嗽起来,监护仪发出刺耳警报。医生们冲进来急救时,宋蔼龄注意到丈夫始终盯着相框里那个空缺的角落——本该站着幼子令杰的位置,现在只剩泛黄的相纸。这个最像父亲的小儿子,去年为混血孙子办百日宴时,给纽约寄来的请柬上印着英文名"Leonard Kung"。 当夜凌晨三点,孔祥熙回光返照时突然清醒。他让秘书取来镀金钢笔,在遗嘱追加页颤抖着写下:"上海霞飞路宅邸...捐作..."墨水突然晕开一大片,最终变成团模糊的墨渍。守在床边的只有从华盛顿赶来的孔令仪,她握着父亲的手说:"爸,令侃托人带了盒吕宋雪茄..."老人瞳孔猛地收缩,用尽最后力气挤出句话:"雪茄...要剪...茄帽..."这是山西商人传统的切口——提醒后辈做事要懂规矩。 葬礼那天,曼哈顿下着细雨。殡仪馆门口,德克萨斯州牌照的凯迪拉克里,孔令杰正哄哭闹的混血儿子:"别怕,爷爷只是变成星星了。"小男孩用英语反问:"那为什么照片里的爷爷穿得像博物馆里的人?"这个问题让在场所有穿黑西装的大人们都沉默了。宋蔼龄站在伞下数吊唁花篮,突然发现长子送来的挽联落款是"M.L.Kung夫妇"——那个被家族除名二十年的白兰花,终究还是以儿媳身份出现了。 三个月后,宋蔼龄在洛克菲勒中心办公室约见律师。她看着遗产清单上9处北美房产和3个瑞士账户,突然把钢笔往桌上一拍:"给休斯顿那个小崽子成立信托基金,条款加一条——十八岁前必须学《朱子家训》!"窗外雪花纷飞,老太太想起丈夫临终前没写完的遗嘱,转身对秘书说:"去联系上海工商联,霞飞路老宅...改成儿童图书馆吧。"
上世纪60年代的一天,南京军区司令许世友上将的女儿正在门口玩耍,一个鹤发童颜的老
【5评论】【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