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府谢兴峣进京面圣时,嘉庆皇帝问:“你可是谢振定之子?”在得到肯定答复后,嘉庆御

鉴史忆往呀 2025-07-22 15:56:14

知府谢兴峣进京面圣时,嘉庆皇帝问:“你可是谢振定之子?”在得到肯定答复后,嘉庆御笔一挥,将其官升一级,并赏赐了财物。

道光十三年的春天,紫禁城的阳光透过雕花窗棂洒在金銮殿上,谢兴峣跪在光可鉴人的金砖地面上,一口地道的京片子让道光皇帝忍不住多看了两眼。

当"谢振定"三个字从谢兴峣口中说出时,道光帝竟从龙椅上起身走到他跟前,手指微微发颤,眼前这个沉稳干练的地方官,竟是当年那个当街烧毁和珅马车的"烧车御史"之子。

时间拨回到嘉庆元年正月十八的夜晚,京城的寒风里还飘着年节的喜庆,巡城御史谢振定的马车在珠市口被一辆镶着十三块玻璃的豪华马车撞得险些侧翻。

车里坐着的是和珅小妾的弟弟,这个仗势欺人的家伙不仅拒绝下车,还扯着嗓子喊"我乃和相府家奴"。

围观的百姓像潮水般退到街边,他们见过太多这样的场景,知道接下来无非又是权贵家奴扬长而去的老戏码。

谁都没想到谢振定会突然掀开车帘,火光映照下他的官服补子闪着金光:"此等僭越之物,已给小人玷污,岂堪相爷再坐?"熊熊烈火吞噬马车的画面,成了嘉庆朝清官对抗权贵的经典意象。

和珅的报复来得又快又狠,三天后弹劾谢振定的奏折雪片般飞向嘉庆案头,罪名从"处置失当"到"藐视上官"五花八门。

刚登基的嘉庆帝在太上皇乾隆的阴影下,只能将这位硬骨头的御史革职回乡,被贬出京城的谢振定倒像卸下重担,在江南游山玩水时留下"光明正大,通天达地"的墨宝。

直到嘉庆四年正月初三乾隆驾崩,隐忍多年的新君才在正月十三日抄了和珅的家,从夹墙里搜出的白银相当于大清十年税收,那些曾经趋炎附势的官员此刻纷纷变成"反和珅急先锋"。

谢振定被重新启用为礼部主事时,京城茶楼里的说书人正把"烧车御史"的故事添油加醋。

这个六品小官在通州粮厅任上又干了件轰动京城的事,自掏十年俸禄修缮衙署。

当时同僚们都笑他傻,可当他在漕船失火时带着这群人抢出十万石粮食,那些曾经笑话他的人终于明白,为什么嘉庆帝会把谢兴峣这个"官二代"连升三级。

谢兴峣在固始县治水的故事比小说还精彩,这个自幼长在京城的公子哥,到任第一年就穿着草鞋走遍全县沟渠,把父亲教的"民瘼"二字刻在心头。

当他把自己的俸禄换成石料时,当地乡绅还以为新县令要中饱私囊,直到看见他带着衙役在河堤上搬石头,才明白世上真有不要钱的官。

三年后固始县从"十年九荒"变成"豫南粮仓",百姓送的万两程仪被他一句"谢家门规如此"婉拒。

道光帝初见谢兴峣时的失态,藏着段鲜为人知的往事,还是皇子的道光曾偷偷溜出宫看烧车现场,那冲天的火光在他心里种下了整饬吏治的种子。

所以当他发现谢兴峣奏对时总不自觉摸腰间玉佩,和其父谢振定生前的习惯一模一样时,当场破格提拔他任叙州知府。

后来谢兴峣在四川盐茶道任上推行"官运民销",把每年三十万两的私盐漏洞硬生生堵住,证明道光帝没看走眼。

两代人的故事像一面镜子,照出官场生态的变迁,谢振定烧的是权贵的嚣张气焰,谢兴峣修的是百姓的生存根本。

那些认为谢兴峣沾了父亲光的官员不会注意到,他每次升迁背后都有实实在在的政绩支撑。

就像当年固始县老农说的:"谢青天修的不只是水渠,更是民心这道堤。"

从珠市口的火光到叙州府的盐引,谢氏父子用不同方式诠释着同一个道理,真正的官声从来不是靠阿谀奉承,而是用脊梁骨撑起的天理民心。

0 阅读:58

猜你喜欢

鉴史忆往呀

鉴史忆往呀

欢迎关注,跟着小编一起看历史小故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