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必定有一战?2023年,前驻美大使崔天凯说:中美在好些关键地方根本谈不拢,因为美国压根不想和中国来场真心实意的对话。他讲这话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基于多年外交经验观察得出的结论。 这话可不是随口说说,作为驻美八年的大使,他亲眼见证了三届美国政府对中国政策的起起落落,这些亲身经历让他对中美关系的症结看得格外清楚。 奥巴马时期的中美关系就像隔着一层毛玻璃,看着似乎透亮,实则模糊不清,2011 年美国提出“亚太再平衡”战略时,表面上说是要加强地区合作,背地里却在军事部署上小动作不断。 那年美国和菲律宾搞了个合作协议,允许美军使用菲律宾的五个军事基地,这明摆着是想在南海周边安插“眼线”。 更让人不理解的是,2014 年美国商务部突然收紧对中国高科技企业的出口管制,连一些民用无人机的核心部件都被列入限制清单,理由牵强地说是“防止技术扩散”。 当时中国企业去美国商务部申诉,得到的回复总是官样文章,根本没人愿意坐下来好好解释具体哪些技术真的存在所谓“风险”。 这种表面合作、背后设防的做法,让真诚对话成了空谈。 特朗普上台后,中美关系的遮羞布被彻底扯掉,2018 年那场贸易战打得轰轰烈烈,但很少有人注意到农业领域的“暗战”。 美国农业部突然宣布停止对中国农业企业的技术交流项目,原本合作得好好的大豆种植技术培训说停就停。 要知道中国东北的不少农场一直靠这些技术提高产量,美国中西部的农场主也指望中国市场卖个好价钱,这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操作,背后是美国政客的短视。 他们觉得只要卡住中国的脖子就能占便宜,完全不管本国农民的死活,更离谱的是 2019 年,美国突然把孔子学院列入“外国使团”名单,要求孔子学院必须向美国政府报备所有教学内容和资金往来。 这分明是把文化交流当成了政治博弈的工具,连语言教学这种纯粹的民间交流都要插上一脚。 拜登政府上台后,换了副温和的面孔,却走着相似的老路,2022年美国牵头搞的“印太经济框架”,看似是经济合作机制,实则在供应链规则上处处针对中国。 就拿稀土加工来说,美国联合日本、澳大利亚搞了个“稀土供应链联盟”,明着是要保障供应安全,实则是想把中国排除在高端稀土加工产业链之外。 中国稀土企业去参加美国举办的行业展会,发现连技术交流区都进不去,主办方给出的理由竟是“涉及敏感技术”,这种用规则围堵中国的做法,比直接的贸易限制更隐蔽,也更伤人。 美国一边喊着要和中国共同应对气候变化,一边却在太阳能板进口上搞双重标准,对中国产太阳能板加征关税的同时,又要求中国在减排目标上做出更大让步。 这种只算自己账的态度怎么可能谈出结果? 崔天凯在任期间遇到过不少哭笑不得的事,有次美国国务院邀请他参加一个所谓的 “中美民间对话会”,去了才发现参会的都是些对中国知之甚少的智库学者。 真正能影响政策的官员一个都没露面,会后他想把中国企业的关切写成书面材料递上去,结果被工作人员以“不符合流程”为由退了回来。 这种“对话秀”搞多了,谁还会相信美国有真诚沟通的意愿? 其实中美之间并非没有合作的可能,就像 2020 年新冠疫情初期,美国加州的医疗企业急需中国的口罩生产线设备,中国企业加班加点赶工支援,加州州长亲自发函感谢。 但没过多久,美国联邦政府就出台政策限制医疗物资出口,连加州从中国采购的呼吸机都被联邦政府“征用”了。 这种合作随时可能被政治因素打断的情况,让企业们都不敢放开手脚合作。 从这些具体事例能看出,美国对中国的政策始终跳不出“霸权思维”的怪圈,他们习惯了制定规则让别人遵守,一旦中国在某些领域走到前面,就想着用各种手段打压限制。 如果美国一直抱着“你输我赢”的心态,那中美关系只会越来越紧张,两个大国斗则两伤,合则两利,这个简单的道理,比任何复杂的政治算计都更实在。 信源:湖视频——2023-04-21——《中国前驻美大使崔大凯:原来美国人人嫌中美之间对话多了,他说我们不能为了对话而对话。》
中国必定有一战?2023年,前驻美大使崔天凯说:中美在好些关键地方根本谈不拢,因
青橘小罐
2025-07-22 15:25:55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