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女知青写下遗书,把8发子弹装进步枪里,冲到医院,推开房门,枪口对准三人,大喊道:“去死吧!”砰砰砰!连续开枪杀掉3人。令人没想到的是,案发后,大批干部群众,写信为她求情。 1978年,一个女知青因谣言的恶毒纠缠,写下遗书,装上子弹,冲进医院扣动扳机,三条人命瞬间消逝。这场悲剧的背后,是嫉妒与诽谤交织的漩涡,逼得她走上绝路。可谁能想到,案发后,数万群众为她求情,信件如雪片飞来。这究竟是怎样的恩怨纠葛?一个普通女孩为何被逼到如此境地?真相如何撕开谣言的遮羞布? 蒋爱珍,1954年出生在浙江绍兴,家里住在一片古朴的弄堂里,巷子口常有卖鱼的挑担经过。她从小跟着父母在水乡长大,会点缝纫和编织,性子坚韧又带点江南女子的温柔。1972年,她刚念完初中,16岁,跟着哥哥蒋根土去了新疆石河子,加入农八师144团一营一连,成了军垦战士。那地方风沙大,夏天晒得人头晕,冬天冷得手脚麻。她没喊过苦,扛着锄头下地,干活麻利得让老兵都佩服。修水库时,她站在泥浆里挥铲子,汗水滴进土里。干旱那年,她跳进冰冷的渠底,一勺一勺舀泥水,挑到田里,肩上压出红痕。摘棉花时,手指被刺扎出血,她咬牙接着干,棉花堆里总有她忙碌的身影。假期她不闲着,拎着针线篮去伙房,帮战友补衣服,或在灶台边切菜,烟火气里透着暖意。1973年,她入了共青团,次年被选去农场医院短训班学护理,课堂上她握笔认真记笔记,手指因农活粗糙却字迹工整。1974年,她当上144团医院的护理员,穿上白大褂,给病人换药打针,动作轻柔,笑容和气。1976年,她入了党,当了医院党支部委员和团支部书记,还因为枪法好当了民兵排长。20岁的她,凭着一股子拼劲,成了团场里的青年标杆。 可这光鲜的背后,麻烦也在悄悄逼近。1978年3月17日,蒋爱珍获准回绍兴探亲,收拾好行李,满心期待六年后第一次回家。那晚,医院党支部副书记张国政和另一同事来值班室叮嘱她路途注意事项,聊了几句就走了。这本是平常事,可李佩华、谢世平、钟秋三个人却盯着这事不放。他们仨和张国政在医院里不对付,早就想抢他的位子,看蒋爱珍和张国政走得近,就动了歪心思。半夜两点,护士长敲门说要取纱布,蒋爱珍去了库房。趁这工夫,谢世平提着油灯溜进她卧室,翻箱倒柜想找点“证据”,啥也没找到。蒋爱珍回来时,撞见谢世平慌慌张张跑出来,过道暗处还躲着李佩华。她担心房间里放的900块代购款被偷,赶紧叫来张国政问个清楚。李佩华等人被问得哑口无言,胡扯说“抓鬼”,灰溜溜走了。可第二天,医院里的大字报满天飞,写满了对蒋爱珍和张国政的脏话,说他们“夜会”不清白。蒋爱珍气得取消了探亲,找到组织递交申诉书,要求查清事实。她三天没吃饭,憔悴得不成样子,医生说她得了精神分裂症。工作组来了,偏偏由和张国政有旧怨的杨铭三带队,调查偏向李佩华那边,逼着蒋爱珍在批斗会上“交代”。她站在台上,面对一片辱骂,低头记下每句话,手都在抖。9月28日,她写下遗书,字迹歪斜却透着决绝。第二天,她拿上民兵训练的五三式步骑枪,装好8发子弹,走进医院内科诊室,枪口对准李佩华开枪,又在走廊干掉了钟秋和谢世平,另一人侥幸跑掉。 蒋爱珍被捕后,双手被铐,押到石河子看守所,审讯时她老实交代了全部经过。医院为三个死者办了悼念仪式,可群众不买账,很多人上街举牌子,喊着要公正审判。石河子中级法院的院长王心如翻看了案卷,亲自去医院走访,记下群众的说法。他把材料寄给《人民日报》,1979年10月20日,报纸登了篇文章,题目是《蒋爱珍为什么杀人》,把事情来龙去脉写得清清楚楚,全国都炸了锅。一个月里,两万多封信寄到报社,群众都说蒋爱珍是受害者,求法院轻判。1984年,法院判她无期徒刑,她不服,递了上诉书。1985年,新疆高院改判她15年有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5年。监狱里,她每天早上扫监舍,干活麻利,还帮着缝补衣物,得了好几次减刑。全国各地的信件和物资寄到监狱,堆满她监房一角,有5万多件。她在法庭上提出要照顾死者家属的老人,还请求放了因诽谤她而被抓的病人。1991年,她刑满出狱,回了绍兴。母亲见到她,抱着她哭湿了衣裳。政府安排她去工厂上班,她穿上工装,干活还是那么利索。后来她报了中专函授班,学医,课桌上堆满书,笔尖写个不停。她结了婚,生了孩子,住进一间带小院的平房,日子过得平淡却安稳。造谣的其他人也被依法处理,这案子成了司法史上一个让人唏嘘的例子,提醒大家一句话能毁人,也能救人。 这事让人感慨,谣言的杀伤力有多大?蒋爱珍的故事,到底是悲剧还是人性复杂的一面?欢迎留言说说你的看法,聊聊这事给你啥启发。
1978年,女知青写下遗书,把8发子弹装进步枪里,冲到医院,推开房门,枪口对准三
熹然说历史
2025-07-21 18:08:46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