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朝鲜战争中,志愿军500人急袭南朝鲜溃军,结果因为天黑走错路,误入6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呀 2025-07-21 13:33:40

1951年,朝鲜战争中,志愿军500人急袭南朝鲜溃军,结果因为天黑走错路,误入6000余人的英军阵地,陷入了重重包围,就在战士们绝望时,3营长李德章却带领战士们,创造了军事历史上史无前例的奇迹。   审判的号角由3营长李德章吹响。当手下的战士们看着漫山遍野的英式钢盔和黑洞洞的坦克炮口,陷入绝望时,这位山东莱芜汉子的声音炸响:“一队向西,吸引火力!二队跟我往东,凿穿它!”   他没有选择撤退,而是选择了最疯狂、最不可思议的打法,主动进攻。   战斗瞬间被点燃。英军引以为傲的百人队长重型坦克,肆无忌惮地向前碾压。   射手于怀珍冒着弹雨匍匐到距离坦克只有十五米的地方,一发火箭弹精准命中,将这头钢铁巨兽打得瘫痪冒烟。   但这只是杯水车薪。更多的坦克压了上来,轻机枪子弹打在上面叮当作响,只是挠痒痒。没有反坦克武器了怎么办?李德章和战士们给出了答案,用命填!   他们解下自己的裤腰带,把仅有的手榴弹捆成集束炸药包,嘶吼着冲向坦克,滚进履带底下,用血肉之躯引爆那致命的火光。   “揭盖盖!”的吼声响彻山谷,这句后来在志愿军中流传的战术口号,是步兵用最原始、最惨烈的方式向装甲部队发起的挑战。   一辆又一辆横冲直撞的坦克,竟真的被这种近乎自杀式的攻击逼停、摧毁!   混战中,团参谋长刘玉珠为了掩护战友转移,不幸中弹,紧接着,教导员马仲吉也壮烈牺牲。指挥链断裂,伤亡过半,弹药告罄,按照任何军事教科书的理论,这支部队都该崩溃了。   可英军指挥官却看到了他们终生难忘的一幕,失去指挥的志愿军士兵们没有溃散,反而三五成群,各自为战,死战不退。   这支杀疯了的部队,让习惯了程式化战争的英军感到了发自骨髓的恐惧。他们不理解,为什么这些中国士兵冲锋时甚至不怎么弯腰,仿佛死亡对他们来说只是寻常事。   鏖战至傍晚,英军指挥官看着眼前这支打不垮、吓不退的幽灵部队,心理防线彻底崩溃了。他坚信这绝对是志愿军主力设下的圈套,等天黑夜战降临,自己的6000人恐怕要全军覆没。   于是,他下达了撤退命令。李德章敏锐地抓住了战机,拖着重伤的身体,集结起仅存的百十号人,朝着溃退的敌人发起了反冲锋!   这一仗,3营以近半牺牲的代价,硬生生将十倍于己的精锐英军牢牢钉死了一整天,为整个第五次战役西线战场的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   战后,3营、7连、8连、机炮连同时荣立集体一等功,一次战斗独揽四面集体一等功锦旗,这在解放军的历史上,是前无古人,后也再未有过的殊荣。   那么,这支英雄的部队,究竟是如何一头撞进这个死亡陷阱的呢?   1951年4月22日,第五次战役打响。李德章所在的40军118师,作为尖刀部队,迅速突破了老对手南朝鲜第6师的防线。   3营更是尖刀中的刀尖,在团参谋长刘玉珠的带领下,一路猛冲猛打,翻越海拔千米的高山,连续击溃敌人五次阻击,以每小时15华里的惊人速度向前穿插。   他们的任务很简单,狠狠扎进敌人防线的纵深,割裂东西两线敌军的联系。   23日深夜,疲惫不堪的3营抵达预定目标,加平以北的沐洞里。然而,迎接他们的不是南朝鲜溃兵,而是黑夜中突然爆发的猛烈火力。   原来,他们追得太快,后续部队被敌人阻断,自己一头扎进了敌人的心脏地带,成了名副其实的孤军。   后来,当李德章从重伤昏迷中醒来,得知刘玉珠和马仲吉牺牲的噩耗时,这位硬汉悲痛欲绝。但严峻的形势不容他沉湎于悲伤。他拖着重伤之躯,指挥幸存的战士们掩埋了遗体。

0 阅读:109

猜你喜欢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呀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呀

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