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淮海战役中,华野炊事员挑着包子,误入敌人阵地,可他却不慌,还高声大喊:“国军兄弟,饿坏了吧?解放军让我送包子来了!” 崔良元,山东临沂人,1905年出生,家里穷得叮当响,从小就得帮着干活。做饭的手艺是硬功夫,蒸包子、煮粥样样拿手。1938年,日本鬼子打进来,他坐不住了,加入八路军当炊事员。别看不上前线杀敌,做饭这活儿也不轻松,战士们吃饱了才能打仗,他心里明白这份责任。 到了1948年,淮海战役开打,这是解放战争里最硬的一仗。华野跟国民党军队在淮海一带死磕,双方都拼红了眼。那年冬天冷得要命,国民党杜聿明那帮人被围在淮北,粮食没了,兵冻得直哆嗦,士气早就垮了。华野这边也不好过,物资紧巴巴,但靠着老百姓支持和信念硬撑着。 就在这时候,崔良元干了件让人瞠目结舌的事。那天早上,天还没亮,雾大得看不清路。他挑着刚蒸好的肉包子要去前线,打算给战士们填肚子。谁知敌我阵地挨得太近,他一脚踏错,直接走进了国民党那边。等发现不对劲,已经晚了,国民党兵围上来,枪口都对准他了。 崔良元心里肯定咯噔一下,但他没乱。他瞅了瞅那些兵,一个个饿得脸都绿了,眼睛直勾勾盯着他的包子。他脑子一转,索性豁出去了,放下担子就喊:“国军兄弟,饿坏了吧?解放军让我送包子来了!”这话多荒唐,可那香味一飘出来,谁还管真假啊。国民党兵饿疯了,抢着吃,有的直接往怀里揣,生怕没自己的份。 场面乱成一团,崔良元趁机动了手。他一把抢过连长的枪,又从旁边兵身上摸了颗手榴弹,举起来就摆出拼命的架势,说:“想活命的跟我走,那边有饭有肉!”这气势把那些兵震住了,谁也不敢动。他接着喊:“你们被围了,没吃的没援兵,要么饿死,要么投降,选吧!” 这话不是瞎唬人,当时国民党那边真没辙了。杜聿明兵团被困,补给线早断了,兵们早就不想打了。崔良元又加了把火,说:“解放军优待俘虏,投降有活路,还发路费回家!”这条件一摆出来,100多个兵加上连长一合计,干脆缴了枪。崔良元就这样带着这帮人回了华野阵地。 这事传到团长韩大河耳朵里,人都听傻了,直夸他是“炊事员里的英雄”。部队里也拿这事当笑话讲,谁能想到一个做饭的能干出这大事儿。崔良元这胆量和机灵劲,硬是把死局给盘活了。 淮海战役最后以解放军大胜收场,崔良元也因为这事得了表彰。不过他没啥架子,战后还是老老实实做炊事员。1950年,他身体撑不住了,退役回了临沂老家。晚年日子平淡,种地养家,偶尔跟村里娃讲讲当年的事,告诉他们和平多难得。1975年,他因病去世,70岁。地方志里记下了他这故事,成了淮海战役里一个活生生的注脚。 这事听着像戏,可一点不假。崔良元没啥文化,也不是什么大人物,就是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出身炊事员。但那关键一刻,他靠着自己的脑子和胆子,不光保住了命,还干了件大事。国民党那边呢,说不上坏,就是被打得没招了,饿得没办法,才听了他的话。这故事里没谁是神,也没谁是鬼,就是战争里的人性,赤裸裸地摆在那儿。 再说那包子,也不是啥稀奇玩意儿,就是白面肉馅,搁平时谁也不稀罕。可那时候,战场上饿得能把人逼疯,一口热乎饭就能决定生死。崔良元抓住了这点,才翻了盘。战争就是这么残酷又荒唐,一个炊事员都能成英雄,可见那年头有多乱。
淮海战役中,国共对战时发生了一件极其诡异的事件,孙元良率领的八万国军,竟一夜之间
【1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