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连长刘玉明结束了军旅生涯,准备转业离开部队,路过汽车站的时候,他遇到了一个穿着破烂的女乞丐,他漠然地走过,没有多加留意,可就在他踏上车厢的那一刻,一种莫名的不忍让他回头一望,惊讶地发现那位女乞丐正拼尽全力地追赶着即将开动的汽车。[凝视] 汽车发动机开始轰鸣,售票员正准备关门,突然,一个女人从人群里冲出来,光着脚丫子追着车跑。她的头发乱糟糟的,身上的蓝布衫洗得发白,右肩膀还有个巴掌大的补丁。 “刘玉明!刘玉明!”她一边跑一边喊,声音都哑了。 车里的刘玉明听到有人喊自己名字,探头一看,整个人都愣住了。那张脸虽然晒得黑了很多,但那双眼睛他永远不会认错。 “怀玉!”刘玉明从车窗里伸出手,“停车!停车!” 三年前,梁怀玉还是沂南县有名的俊姑娘,1947年春天,她和刘玉明在村头的老槐树下拜了堂。新房还没住热乎,淮海战役就打响了。刘玉明跟着部队连夜出发,临走时只来得及说一句:“等我回来。” 这一等就是三年。1948年冬天,村里传来消息说刘玉明所在的部队在徐州附近作战。梁怀玉当时就想去找,但家里老人拦着不让。直到今年春天,她实在等不下去了,偷偷卖掉家里仅有的一头小猪,换了8块钱路费。 从沂南到徐州有320多里路,梁怀玉走了整整18天。脚上磨出了水泡,鞋底都磨穿了。她在徐州各个医院、部队驻地找了两个多月,几乎要放弃时,听一个老乡说在汽车站见过一个像刘玉明的退伍军人。 车站的重逢让围观的人都红了眼圈,刘玉明跳下车,紧紧抱住妻子。梁怀玉瘦得只剩80多斤,贴在他胸前像个孩子。 “我以为你死了。”梁怀玉哭得说不出话。 “傻丫头,我答应过要回来的。”刘玉明摸着妻子的脸,发现她手上全是老茧,心疼得直抽抽。 刘玉明当场撕掉了去济南的车票,退了帆布包里的安置介绍信。他们在徐州火车站附近找了家照相馆,花了5毛钱拍了张合影。 照片上,刘玉明穿着退伍时发的中山装,梁怀玉穿着那件补丁蓝布衫,两人的手紧紧握在一起。 回到沂南后,刘玉明托老战友的关系,在县供销社找了个仓库管理员的活。每个月工资28元,虽然比济南少了8块钱,但能和妻子在一起,他觉得值得。 刘玉明管着供销社的油盐酱醋,每天清晨5点就到岗开门,他自制了一杆小秤,专门用来复核大秤的准确度。有村民来买东西,他总是先用小秤称一遍,再用大秤称给顾客看。三年下来,从没有人说过他的秤有问题。 梁怀玉则被推选为村妇联主任,她识字不多,但办事公道。村里哪家婆媳闹矛盾,哪家因为地界起争执,都爱找她评理。她有个习惯,遇到复杂的事就先回家和丈夫商量,两人一起想办法。 1953年春天,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出生了,取名刘建国。接下来几年,又陆续生了四个孩子。家里负担重,两人的工资加起来也就50多块钱,要养活七口人确实不容易。 每年农历三月初八,是他们的结婚纪念日。再忙再穷,这一天梁怀玉都会做一顿好饭。吃完饭,两人就拿出那张在徐州拍的照片,给孩子们讲他们的故事。照片已经有些发黄,但每次看到都让人觉得温暖。 刘建国长大后考上了农业学校,毕业后分配到县农业局当技术员。1985年,他在县城买了房子,多次劝父母搬去同住。老两口每次都摇头:“城里住不惯,还是村里自在。” 1992年,供销社改制,62岁的刘玉明正式退休。梁怀玉也从妇联主任的位置上退了下来。不过村里人遇到事情,还是习惯找她商量。她常说:“人这一辈子,能帮别人就帮,不能帮也不能添乱。” 2010年,80岁的刘玉明因为脑梗住进了医院,梁怀玉天天守在床前,一勺一勺地喂他吃饭。老头子清醒的时候,两人还会聊起当年在徐州车站的重逢。 “要不是那时候你追车,咱们这辈子可能就见不着了。”刘玉明握着妻子的手说。 “追得值得。”梁怀玉笑着回答。 2018年,梁怀玉住进了县里的养老院,那张泛黄的老照片被她放在床头柜上,每天都要看几眼。护工问她为什么这么宝贝这张照片,她总是说:“这是我们最好的时光。” 现在的年轻人可能很难理解,为什么一张普通的黑白照片会有这么大的意义,在那个通讯不发达的年代,一次分别可能就是永别。能够重逢,本身就是一种奇迹。 这张照片见证了一个普通家庭70年的变迁,从战争年代的动荡不安,到改革开放后的生活改善,刘玉明和梁怀玉用自己的方式诠释了什么叫做相守一生。 你有没有好奇过,家里那些老照片背后都有什么故事? 信源: 【巾帼学党史】讲巾帼英雄故事(30):梁怀玉 吉县妇联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退役军人事务部官网
1950年,连长刘玉明结束了军旅生涯,准备转业离开部队,路过汽车站的时候,他遇到
优优谈过去
2025-07-18 14:48:54
0
阅读: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