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算力的提升确实为车机智能化提供了硬件基础,但是芯片算力也并非唯一的决定因素,

又莲说汽车啊 2025-07-17 14:21:07

芯片算力的提升确实为车机智能化提供了硬件基础,但是芯片算力也并非唯一的决定因素,整车智能体验需要软硬件协同、系统整合和用户场景的深度适配[思考]

算力(TOPS)代表芯片的理论计算能力,如同汽车的“燃料储备”。以极氪001为例,其双Orin-X芯片提供508TOPS算力,支撑了无图城市NZP的实时路径规划;领克900搭载的英伟达Thor芯片算力高达2000TOPS,可在130km/h高速场景下实现0.8秒的预判式减速,比人类反应快0.5秒。这些案例表明,高算力能处理复杂场景下的海量数据,如多传感器融合、大模型推理等。

但算力的实际效能取决于芯片架构设计。例如,高通8295芯片的30TOPS AI算力虽低于某些智驾芯片,但其专为智能座舱优化的Hexagon架构,可实现语音助手0.23秒极速响应和多指令并行处理。反之,若芯片架构与应用场景不匹配,即使算力翻倍也可能导致资源浪费——某新势力车型使用单Orin芯片(254TOPS),因算法未优化,城市领航功能的响应速度反而落后于极氪双Orin方案。

多模态融合能力是软件优化的核心。极氪007的语音助手支持15条指令同时执行,并通过跨音区上下文对话实现后排乘客直接控制车窗、空调等功能;阿维塔12的华为乾崑智驾ADS 3.0,通过激光雷达、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的多传感器融合算法,在无高精地图下仍能精准识别“鬼探头”等极端场景。这些案例表明,软件对算力的调度效率比单纯堆料更重要。

算力是智能汽车的“基建”,但真正决定体验的是“基建之上的城市规划”。车企需在以下维度突破:

1. 架构创新:通过中央计算平台实现算力动态调度,如蔚来ADAM的256TOPS共享架构;

2. 算法深耕:像华为鸿蒙Next那样,用轻量化模型技术在有限算力下实现高精度感知;

3. 场景重构:借鉴极氪007的语音交互设计,将算力转化为用户可感知的便捷性;

4. 生态整合:通过OTA和跨设备互联,让算力价值随时间持续释放。

最终,智能汽车的竞争力将体现在用恰当的算力解决用户真问题,而非单纯追求参数领先。正如某行业人士所言:“算力就像手机的处理器,跑分高固然重要,但系统流畅度、应用生态和续航表现才是用户每天触摸的真实体验。”

芯片算力越高越智能吗汽场全开

0 阅读:5

猜你喜欢

又莲说汽车啊

又莲说汽车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