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21岁知青李文忠救起一名11岁的落水女孩。然而,女孩竟认真地对他说了

小博大史 2025-07-15 10:16:38

1972年,21岁知青李文忠救起一名11岁的落水女孩。然而,女孩竟认真地对他说了一句:“你别结婚,等我长大了,我就给你当媳妇儿!”

主要信源:(中华网——《暮色青春——知青回忆录》)

1972年的夏天,烈日烘烤着苏北农村的田野。

31岁的李文忠卷着沾满泥点的裤腿,和其他知青一起在水田里弯腰插秧。

他三年前从南京城来到这片土地,白净的脸庞早已晒得黝黑。

公社广播喇叭里播放着激昂的革命歌曲,知青点的土墙上还留着半年前用石灰水刷的“广阔天地炼红心”标语。

那个闷热的午后,一阵尖锐的呼救声刺破了蝉鸣。

水渠边洗衣的妇女们惊慌失措地指着河心。

11岁的王秀芹被湍急的河水卷向深处,只剩下挣扎的手臂时隐时现。

没等旁人反应过来,田埂上冲出一道身影。

李文忠甩掉草帽纵身跃入河中,手臂划开浑浊的水流,在旋涡边缘抓住了女孩的衣领。

岸上抛来的麻绳被他缠在腰间,十几个社员喊着号子把他们拽回岸堤。

浑身湿透的小秀芹趴在河滩剧烈咳嗽,湿漉漉的辫子贴在发青的脸上。

她忽然挣脱搀扶的妇女,踉跄着走到正在拧衣服的李文忠面前,用发抖却清楚的声音说:“你等我长大,我要做你媳妇。”

水田里爆发出哄笑,会计家媳妇拍着腿嚷嚷:“小丫头片子懂啥嫁娶!”

李文忠红着脸把草帽扣回头顶,这事儿成了秋收时社员们茶余饭后的笑话。

返城大潮在五年后涌来。

李文忠离开时,公社粮仓前贴的先进知青榜墨迹未干。

他在南京机械厂当了三年车工,又抓住高考恢复的机会考入师范学院。

1982年夏天,已是讲师的李文忠走进省美术馆的苏派油画展。

他在列宾的素描复制品前驻足时,米黄色连衣裙的衣角掠过眼角。

抬头看见的姑娘眉眼似曾相识,不等辨认对方先开了口:“李老师不记得救命恩情了?”

展厅顶灯照着她递过来的工作证。

南京大学中文系实习记者王秀芹。

十年光阴把落水孩童雕琢成亭亭玉立的姑娘,也模糊了彼此记忆里的容颜。

艺术评论的采访本成了再续前缘的媒介,王秀芹总带着课堂笔记向李文忠请教苏联文学。

图书馆靠窗的位置常见他们并排坐着,他批注的《战争与和平》书页间夹着她抄的陀氏名言。

秋风吹落梧桐叶的季节,女生宿舍楼下开始出现等待的身影。

周末的玄武湖畔,两个年龄相差十岁的身影在九曲桥上一前一后走着,路过的摄影系学生无意间拍下了这个画面:穿夹克的男人低头倾听,扎马尾辫的姑娘仰着脸指远处栖霞山的红叶。

流言比春风跑得更快。

教师办公室的暖水瓶旁,有人拿《人民日报》上“清除精神污染”的社论指桑骂槐;学生布告栏贴出匿名打油诗,系主任不得不在年级会上念教师守则条文。

王秀芹反而把自行车明目张胆锁在教师公寓楼下,李文忠的备课本里开始出现娟秀的补充批注。

毕业答辩那天,她当着全系教师引用了李文忠指导的别林斯基文艺理论。

系主任在掌声中摘下眼镜擦汗,评委席上那个反对最激烈的老教授最终在评分表写下“优”。

1986年盛夏的毕业典礼,王秀芹把学位帽抛向天空的瞬间被校报刊登。

简陋的婚礼在教工食堂举行,食堂大师傅用萝卜雕了对鸳鸯摆在红烧蹄髈中央。

当年河滩见证救人的生产队长专程送来绣着“革命情谊”的枕套,几个偷偷来喝喜酒的女生在角落笑作一团。

月光漫过教职工宿舍窗台时,褪色的知青合影被收进樟木箱底层,压在箱底的还有张泛黄的纸条。

十二岁女孩用铅笔在作业本上写的“长大嫁你”,字迹被河水晕染得模糊又清晰。

对此您怎么看呢?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0 阅读:277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24

用户10xxx24

1
2025-07-16 13:04

命中注定!

小博大史

小博大史

小博大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