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浙江一拾荒老人经常在外面流浪,工地老板心软收留了6年,老人被家人接走时,工地老板林有威突然拦住准备离开的聋哑老人,大声说道:“别着急走,先把钱结清!” 家人听了一愣,还有钱帐没给人家算,随后就明白,工地老板照顾了老人六年,要钱也是应该的,毕竟照顾老人是很麻烦的事情,“不多,也就11347元,现场,点清,没点清不能走,我们这么多人一起看着呢,每一笔帐都记得清清楚楚。” 这件事还要从2016年说起,杭州郊外的建筑工地昼夜轰鸣,工地的工程负责人林有威,却被围栏外一个瘦小的身影吸引了注意。那是个佝偻着腰的流浪老人,在废料堆里翻找着什么。 林有威走上前,想劝老人离开这片危险地带,可任他怎么喊,老人都没有反应。原来他听不见。就在老人抬起那张布满皱纹的脸,露出无助眼神的瞬间,半空中突然传来一声惊呼,一块巨大的木板正直直地往下砸! 林有威几乎是本能地扑了过去,一把将老人死死按在地上。木板贴着他们的后背砸进泥土,惊魂未定的老人呆望着林有威。林有威赶忙用手势比划,表示自己没有恶意,接着指了指工地食堂,做了个吃饭的动作。老人犹豫了一下,还是跟着这个陌生人,走进了那片喧嚣。 林有威给他安排了打扫食堂的活儿,大家起初还有些不习惯。有一次饭点,一个年轻工人嫌老人挡路,不小心把饭菜洒了一地,气得当场就冲老人吼了起来。 老人手足无措地站着,满眼惶恐,林有威闻声赶来,没先责备谁,而是拍了拍小伙子的肩膀,跟他解释了老人的情况,又转身帮小伙子重新打了一份饭,这件小事之后,工棚里的气氛悄悄变了。大家开始主动关心这位“特殊”的同事,会把空瓶子攒起来留给他,打饭时也会多给一勺肉。 林有威看着这些变化,干脆让老人搬进了工人宿舍,还每月给他开工资。当他在纸上写下“工资我先替你存着”,老人用力地点了点头,眼圈都红了。 六年光阴一晃而过,老人也成了大家口中的“老吴”。他每月领500块零花钱时,总会笑得满脸褶子都舒展开;每年春节,林有威都会单独给他包个厚实的红包。作为回报,老吴总是天不亮就起床,把院子和食堂打扫得干干净净。 2018年,住建部推行工人实名制,工友们都办了银行卡,唯独老吴的工资,林有威依旧用一个专门的笔记本一笔一笔地记着。到后来,账上的余额已经攒到了五位数。林有威跟他解释过存折的事,可老人只是笑着比划:“你管。” 林有威也带着老吴去派出所采过指纹和血样,还通过媒体发寻亲启事,可始终石沉大海,直到2022年初冬,工地项目完工,林有威看着还在卖力擦洗灶台的老吴,一连几夜都睡不着。他最终还是开车把老人送到了杭州市救助管理站。 填表时,他特意写明:此人为聋哑人,若有家属认领,必须经过他本人现场确认,以防被冒领。临走时,老吴紧紧扯住他的袖子,浑浊的眼睛里全是慌乱。林有威比划着“会回来看你”。 命运的转机来得如此巧合。一个已经离开工地的年轻工人,某天刷短视频时,随手把自己以前拍的老吴在食堂拖地的画面发了出去,配文:“在工地干了六年的大爷,等家人认领。” 视频恰好被远在重庆的何强刷到。他盯着屏幕,整个人都愣住了:这不就是自己失踪了十六年的二叔吗?他立刻给父亲何志民打电话,电话那头的声音都在发抖:“05年,你二叔说来杭州打工供娃儿读书,结果在火车站被人流冲散,就再也没了音信……” 父子俩翻出老照片比对了一整夜,第二天就坐上了去杭州的火车,救助站的电话打来时,林有威正在邻市签新合同。他一听就急了,生怕有人冒领,二话不说掉头就往回赶。 他推开救助站的门,正看到何家父子和老吴用简单的手势比划着,老人激动得直拍大腿。林有威仔细核对了他们带来的旧户口本和当年的报警记录,但还是坚持要做DNA比对。 结果出来那天,确认无误。老吴就是何志友,哥哥何志民红着眼眶,紧紧握住林有威的手:“十六年了,我以为我这个兄弟,早就不在了……” 返程那天早上,林有威拎着一个鼓鼓的黑色塑料袋走了进来。哗啦一声,一堆百元大钞在桌上堆成了一座小山。“十一万三千三百块,一分不少,都是老吴六年攒下的工资。” 何家父子俩连连推拒:“这钱我们不能要!”林有威却把那个记账的笔记本摊开,上面每一笔收入都标着日期,他很坚持:“是他的,就必须拿走。”一直低头摩挲着新棉衣的何志友,突然张开双臂,用尽全身力气死死抱住林有威,枯瘦的手背上青筋毕露。 送别的车拐过街角,林有威看到车窗里伸出半截手臂,朝着他消失的方向,很慢很慢地挥着。那是一个聋哑老人,在用他一生最响亮的方式说:我记得你。 生活虽充满苦难,但只要人人心怀好意,世间便会处处温暖,林有威用善良为何志友撑起一片天,诠释了人性的光辉,愿这份善良传递下去,让更多身处困境之人找到生活的希望与美好! 信源:极目新闻——被工地收留6年的聋哑老人回老家团年,村里放鞭庆祝
欺人太甚!柴桑大姐揭露对方那些不为人知的事大姐放了一段杜的音频,他说他有很多心
【11评论】【2点赞】
牛牛大吉
[赞][赞][赞]